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袁水潺潺润吾心


■杨西河

袁水河畔,坐落着历史名城芦溪。与北方黄土地不同,这里的土壤富含铁元素,呈现褐红色。有人说,江西的土地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对芦溪来说,这片红土地更是在袁河水的滋润下,散发出无畏向前的气质。

2017年初夏,伴着改革强军的号角,我从陆军部队提升交流到国防动员单位。从中原出发,辗转来到赣鄱大地,我与芦溪这片底蕴丰厚的热土结下不解之缘。

我所在的芦溪县人武部是搬迁不到一年的新营院,基础设施全,环境条件好。一次,一位首长来检查调研后说:“你们人武部硬件不错,但内涵不够,要注重在提升软实力和打造样板品牌上下功夫。”芦溪传统厚重,英雄辈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血洒于此。何不从留住历史、珍惜荣誉,生动再现芦溪武装工作恢宏历程入手,创建一座荣誉史馆?

我带着政治工作科同志走乡串镇、跑村入户,一边挖掘史料、收集红色实物,一边组织当地老革命、党史办同志和史料专家召开座谈会。我先后到安源、永新、井冈山和卢德铭纪念馆等多家红色场馆参观,利用休假时机到老部队和“杨根思连”荣誉室取经,实地领略兄弟单位建馆理念。

梳理脉络、完善资料、设定板块、布展施工……经过近3个月的打造,一间以“五星耀党徽”为主轴,以“初心、使命、荣誉”为主题,融国防教育、传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荣誉室呈现在大家面前。土枪手雷、油灯电话、大刀长矛、草鞋信箱……件件实物加上场景还原,把参观者带回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军人荣誉只有被更多人认可尊重,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到人武部任职第一年,我就积极倡议在全县大张旗鼓开展送喜报活动。每次收到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我们都在第一时间组织民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乡镇武装部同志,拉着横幅、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立功受奖官兵家中。荣誉感看得见摸得着,自豪感洋溢在官兵及家人的脸上。

“这几年很少看到穿军装回家的军人,更没见过这样大张旗鼓送喜报的热烈场面。就算考上重点大学,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啊!”第一年送喜报,一位军属说的这番话令我至今难忘。“一份立功喜报,暖了全村乡亲。”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有些工作沉不到一线,就不了解情况,就没有直观认知。一直以来,大学生士兵征集难是全县征兵工作的一件头疼事。针对这一问题,我积极推动,经县委常委议军会研究,人武部与县政府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征兵工作意见》和《芦溪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退役大学毕业生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出台,直接带动兵役登记翻一番。近3年,全县大学毕业生参军热情普遍高涨,连年超额完成大学毕业生征集任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李仁、王庆林、彭绍荣是我在源南乡垱下村挂点的贫困户,都是缺技能、因病因残致贫。每次到他们家里走访,看着他们生活的不易和一脸无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李仁父亲病故,母亲体弱多病,妻子在外打工,天真可爱、不到8岁的三胞胎女儿无人照顾。对李仁来说,这些困难都不算啥,最让他头疼的事,是自己在山上养的100多只鸡下的蛋没有销路。我帮他推销了几次,从刚开始卖鸡蛋到后来卖鸡,李仁就“缠”上了我。他每次打电话来,我都开玩笑:“老李,这次是卖蛋还是卖鸡呀?”如今,这3户已经脱贫奔小康,但我们帮扶的接力棒一刻也没有丢。

军民鱼水情是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沉淀厚植的,这种深情坚如磐石,无坚不摧。人武部对口帮扶的张佳坊乡三江口村,人口不多,没有支柱产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有时间,我都会到村里看看,与村支书郭培植、村主任杨华宇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想法。国庆长假期间,我到人武部资助修建的村里“军民连心桥”上走了走。站在桥头,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望着远处扶持种植的188亩秋水蜜桃产业富民园,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那长势喜人的秋水蜜桃树上挂满果子,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生机盎然……

袁水潺潺清又清,吾心归处在芦溪。我在芦溪这4年,是见证芦溪日新月异发展的4年,“袁水美”“城市绿”“芦溪蓝”成为常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对一个单位的历史来说,个人的任职时间是短暂的。但只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单位当家爱,把工作当事业干,时间虽短,厚度皆存,总能留下激情燃烧的印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