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遗憾,更是一种感动。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摆放着一封署名“一学生”的来信,作者是谁无从知晓,全城寻找了100多天,至今杳无音信。可这封信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一批批青少年自发走进烈士陵园,争相留下千余封短笺,字里行间都是肺腑心声。
这到底是一封什么样的信?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冲击波?
10月下旬,笔者带着一连串疑问,走进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探寻背后的故事。
“每次想起您,我会觉得无比亲切与安心……”在陵园工作人员陪同下,笔者来到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恰好遇见几名学生正饱含深情地朗读着他们写给烈士的信。
“陈延年、陈乔年苦苦探寻民族解放之路,牺牲时正是现在‘90后’‘00后’这般年纪……”陵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两名烈士生平后,还原了这封来信的前前后后。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7月4日,一封署名“一学生”的书信,悄悄地放在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
在信中,“一学生”用一声“哥哥”拉近了时空距离:“实在惭愧,只有在今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中知道了你们。你们在赴刑场的路上,目光坚定如铁,用笑容告诉后来人:不要为我们难过,我们的鲜血与牺牲定会唤醒更多人,最终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隔着时空无声对望,相信此刻我们彼此心灵相通。”没想到,短短的一封信,引发无数同龄人的共鸣。他们通过写信、在网上留言,表达敬仰之情。
今年烈士纪念日前夕,龙华烈士陵园与当地媒体联合发起寻找“一学生”活动,并策划“哥哥,请听我说”主题纪念活动。
遗憾的是,“一学生”始终没有出现。然而,致敬“同龄人”的书信,如雪花般从祖国各地飘来。寄信人的落款各式各样,有的是“来自新中国的新青年”,有的是“21世纪新青年”,有的是“一个生活在你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美好时代中的青年”……
一名叫芋圆(网名)的女青年学生坐两个多小时飞机,专程从广州赶到龙华烈士陵园,面对两位先烈轻声诵读写给烈士的信:“当我看完《站着从容就义》后,更加深深地懂得,薄薄一本书不足以写尽您的一生,于是我沿着您奋斗奔走过的地方,丈量您生命的厚度。当我走出地铁站,抬头看到您的照片出现在最繁华街道的大屏上,正对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巨幅标语,您微笑地望着这一切,我却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莹莹(网名)是一名高中生,专程来到龙华烈士陵园,深情朗读写给“延年哥哥、乔年哥哥”的信:“今年是您离开的第94个年头,我有幸来到您的身边,仿佛看到几十年前的少年,怀揣着来世的梦走向今生的终结。请笃信那个梦,因为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
“同样的青春年华,同样深爱我们的国家。”读着一封封称呼“哥哥”的来信,让笔者在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学生”到底是谁,他究竟在哪里?这一切似乎已不重要。因为,在一封封滚烫的来信留言中,在一队队少年虔诚的致敬中,笔者找到了答案。
上图:小学生向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行少先队礼。周 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