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冲突。应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请求,2015年9月30日至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出动空天军和海军等力量,对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实施打击,共消灭恐怖分子6万余人。尽管自始至终没有看到俄罗斯宣布实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但从其出兵叙利亚的组织指挥、物资供应、运输投送、装备维修等各项行动中,仍能处处看到战争动员的影子。
整合军地资源
凝聚各方力量
军事行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政治、经济、外交等各领域及时有力配合。俄罗斯2014年12月1日投入运行的国家防务指控中心,在指挥和保障出兵叙利亚方面,发挥了整合军地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作用。
该中心着眼打造军地一体、平战结合的联合作战与保障体系,按照“大国防”思维,打破部门壁垒,初步实现对军事工业、行政、外交、金融、交通、能源、通信、航天、国防服务等诸多部门的组织协调。必要时,国家防务指控中心可以接管整个国家。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指出,“国家防务指控中心配备高端计算系统、现代化的自动控制和通信系统,以及超过500名技术专家”。他还强调,中心的计算机设备非常先进,中央处理器能够在1秒钟内处理完成相当于50个列宁国家图书馆的数据。
针对叙利亚危机,国家防务指控中心配备新一代指挥系统,编设若干小组,分别负责俄在叙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组织协调、综合保障等。各小组之间密切配合,为实施高效指挥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心不间断地对国防部、紧急情况部、外交部等部门上报的情报信息进行汇集、分析、评估,并向俄国防部长和总统提出决策建议。领导人作出决策后,中心负责指导、监督各级相关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
中心全面协调统筹俄在叙军事行动。一方面,协调国家政治和外交部门积极配合俄在叙军事行动,争取俄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可逐级甚至越级指挥一线部队,根据战场反馈,统一调配各种力量。此外,国家防务指控中心还协调国内军工企业,加紧生产武器装备,确保前线保障不断线。
开辟海空通道
实施远程投送
自古以来,交通就是军队行动的命脉。恩格斯曾把交通线比作军队的生命线。叙利亚与俄罗斯距离遥远,且无陆上交通线。能否开辟海上和空中交通线,成为俄罗斯出兵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定下出兵决心后,俄罗斯快速对其在叙利亚唯一的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港进行扩建,使其具备接纳俄二级军舰(中型护卫舰和大型登陆舰)和大吨位船只的能力。同时,修建大型后勤基地,使其海上补给线有了基本支撑点。
俄军抽调12艘军舰、4艘大型油船,开辟了塞瓦斯托波尔港、新罗西斯克港至塔尔图斯港的“叙利亚快车”海上航线。俄国防部还在国内动员征集了10余艘民用运输船,从土耳其购买了8艘二手运输船,参与该航线保障。
至2017年12月,该航线共完成342次海上运输任务,运送4000多件武器装备、160.8万吨货物,占驻叙俄军补给物资总量的96%左右。
俄军还动用运输机参与紧急空中运输,平均每天有1至3架安-124大型运输机从本土飞往叙利亚。俄空天军、联邦紧急情况部和政府其他部门,也出动伊尔-76运输机参与空中运输保障,有力支援了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启用民用卫星
外包生活服务
借助太空支援,提高行动的精准性,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的一个显著特点。2015年11月17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一次会议上透露:为确保对叙利亚领土的定期侦察,俄罗斯部分卫星修正了轨道和角度。据悉,这些卫星既有“箭”系列军用通信卫星,又有第二代“射线”民用数据中继卫星。
像争夺制天权一样,俄在叙军事行动的后勤装备保障,也是按照军民一体的思路组织实施的。比如,在叙俄军的伙食供给、基建维修、生活服务等非军事领域的保障工作,外包给了本土承包商;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的蔬菜水果供应,交由叙当局提供。此举大幅度减轻了一线部队的保障压力,利于部队腾出更多精力研究作战、聚焦打仗。
在叙实施军事行动期间,俄罗斯组织57家军工企业及专业科研机构的1200余名人员,造访赫梅米姆机场和塔尔图斯港等俄在叙的主要基地。通过这些军工企业技术专家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时排除武器装备故障,叙军武器装备修复速度因此提高了2至4倍。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主任鲁斯兰·普霍夫曾指出:在相关技术人员的保障下,在叙俄军每天可实施70至80次打击行动,每架完好的飞机每昼夜可出动3至4次。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国防动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