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今天是我国第8个烈士纪念日。据不完全统计,70年来,为了保卫西藏、建设西藏,先后有11000多名官兵牺牲在雪域高原。在山南烈士陵园,就安葬有600多位烈士。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走进边防一线,追忆一位位长眠在此的烈士。
“9”这个数字在西藏山南军分区讲解员于雅琪眼里,充满了不可言说的神秘感。
“1984年,49岁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在调研边防公路建设期间突然发病牺牲;1986年,39岁的团长高明诚在勘察边防道路时倒在了雪山上;2014年,29岁的指导员王毅罹患脑瘤,因病去世;2005年,19岁的战士古怒在巡逻路上为抢救战友,遭遇泥石流,献出年轻的生命……”
听到这一个个“巧合”,记者内心充盈着感动与崇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聆听边防官兵的深情讲述,忽然觉得途中经过的某块风中巨石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仿佛正用坚毅且温柔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长眠边防的烈士们,你们一定听到了,你们的事迹被一代代边防官兵口口传颂,也将随着高原战士们的步履,被山风和溪流带到更远的地方。
“我不相信宿命,但宁愿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
命运为何要将杨祥国带到山南,在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他知晓了答案。
那时交通不便,日常的生活物资全靠官兵自己背回来。春节前夕,入营不满3个月的新兵杨祥国和连队老兵们一起去背过年用的物资。在路边的一个墓碑前,杨祥国随老兵停下脚步,悼念牺牲在那里的张贵荣将军。
1984年1月15日,张贵荣勘察边防巡逻路,在险象环生的山路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马尾艰难前行,中途突发高原性心肌梗塞倒下,年仅49岁。去世时,他调任西藏军区司令员还不满1年。后来他牺牲的山崖被当地军民称为“将军崖”。从此,“将军崖”便成了戍边卫士的精神高地。
“我不相信宿命,但宁愿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杨祥国注意到,张贵荣牺牲那天,正是他的生日。他感到既诧异又光荣,但没有和战友提及。杨祥国感叹命运安排得如此精妙:新兵入伍时,因为晕车上错了车,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个距离“将军崖”最近的军营,后来部队索性把他档案调了过来,他至此在山南扎下了根。
这个普通农家出身的孩子,后来80余次勇闯生死巡逻路,47次历险,身上留下22处大大小小的伤疤,被誉为“雪域巡逻王”,先后荣立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014年,杨祥国被破格提干,现在已经是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的营长。他靠自己的双腿在雪域高原蹚出人生的宽广大道。
每年清明节,杨祥国都会和战友们到“将军崖”吊唁将军。将军的墓前总是插着不少未燃尽的烟头,石碑下方被熏得漆黑,就像老兵浓密而坚硬的胡茬,充满血性与阳刚。过往的军车经过此处也都会放缓车速,鸣笛致敬。一声鸣笛就是一句长歌,告慰着长眠此处的英灵。
“团长,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带的兵”
今年5月,离开旺东边防连35年的老兵邓兴洪回来了,他是专程来祭奠老团长的。过去的35年里,旺东边防连官兵从未忘记一个名字——高明诚。
1986年5月,某边防团团长高明诚两次率领小分队赴边境一线巡逻。6月30日,本来安排了邓兴洪去巡逻勘察,但临时被高明诚换了下来。“高团长对我说,‘你前一天去过了,今天就休息吧,别去了’。”可高明诚自己不仅前一天刚刚外出勘察过,而且还感冒了——在高原,一场小感冒就可能引发高原肺水肿等重病,甚至危及生命。然而,高明诚一再坚持。那天天刚蒙蒙亮,他冒着风雨,带领连长蒋永华、参谋张建刚和战士杨树文出发了。
山林陡密、沟壑纵横,使用的地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经过连续14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高明诚等人体力消耗殆尽。7月2日11时50分,高明诚突发高原肺水肿,停止了呼吸。
如今,在高明诚牺牲的那片密林,旺东边防连国色芒色哨所像一双明亮的双眼,穿过浓雾,注视着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旺东边防连副连长李率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今年在这里为团长高明诚修建一座纪念碑。
高明诚牺牲时,女儿高雪莲只有9岁。她一直都记得,父亲抚摸着她的头深情地说:“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长大以后,像高原的雪莲花那样纯洁坚韧,傲立风雪中。”
高雪莲长大后也成了一名军人。每次踏上高原的土地,她都会觉得自己离父亲又近了些——“沿着他走过的路,继续着他的事业。”今年7月,高雪莲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这一次,邓兴洪也来到了被称为“雾中哨所”的国色芒色哨所,正巧遇到军嫂岳北渊从云南赶来探亲。颇有口福的他,吃上了一顿军嫂做的丰盛家常菜。一餐饭,让邓兴洪感慨万分。他记得,自己刚到旺东时,生活物资全靠直升机运输,然后再由体力好的战士背到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在最后一次巡逻侦察时,面对所剩无几的压缩干粮,高明诚和小队里其他人一直谦让。35年后的旺东早已今非昔比,连队和哨所不仅通了公路,官兵还可以吃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
邓兴洪专门到高明诚的墓前拜祭。邓兴洪轻轻抚摸着墓碑上团长的名字,轻声说道:“团长,我不迷信,但是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带的兵。”
“爱的温度,藏在泡面里;爱的重量,融在清油中”
走进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8连,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爱”字的文化石。
许多边防连队都喜欢在石头上刻字,诸如连队的荣誉、激励自己的警句。然而,对于铁骨铮铮的汉子,热烈直白的“爱”字是羞于表达的,那这块文化石的背后有何故事?“爱”从哪里来?连队最年长的兵陈成和徐兴记向记者提起了一个人——王毅。
王毅是8连原指导员,满打满算,他在连队不过待了2年时间,却给连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的温度,藏在泡面里;爱的重量,融在清油中。”2010年4月,王毅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他主动申请进藏,就任8连指导员。那时的8连还未通路通车,所有生活物资都要靠官兵下山背回来。在陈成和徐兴记印象里,王毅是个特别体恤大家的好大哥。每次背主副食,王毅都自掏腰包,请大家在山下吃一碗泡面再上山。“他没来之前,我们都是简单吃点干粮饼干,虽然只是一碗泡面,但我们从中感觉到指导员把我们真正放在心底。”徐兴记说。所有生活物资中,最难背的是近40公斤重的清油。一次背运过程中,新兵杨明磊实在难以负重背上的清油,忍不住哭了起来。王毅见状,把自己的物资分给大家,然后把杨明磊的清油接了过来继续前行。
王毅是个爱兵知兵的指导员,在他的提议下,这块刻有“爱”字的文化石被立在了连队最显眼的位置。“他是想以此时刻提醒我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边防一线,所有的外界环境都可能转瞬成为危险的敌人,而官兵之间的真挚感情,就是最坚硬的铠甲。
2012年,已调任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干事的王毅在一次深夜加班后晕倒,被查出患有脑瘤。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高原,在成都接受治疗。即使在医院里,王毅依然心系身在边关的战友。受脑瘤影响,他写字困难,视力和听力也受损严重,但依然坚持用口述的方式,整理出了一本《戍守边关100个应知道》。
徐兴记告诉记者,王毅当初是看了团长高明诚的故事,受到激励,才写下了进藏申请书。王毅很高兴,碰巧自己也被分到了高明诚生前所在的团。现在连里总是把两人的故事一起讲给新兵听。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把国土守好”
今年8月,杨祥国休假回到重庆,不仅探望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位老战友的妈妈——张兴会。
张兴会是一位小战士古怒的妈妈。令人心痛的是,16年前,这位小战士在巡逻路上为救战友,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此后,张兴会把儿子的战友当成自己的孩子。16年间,她6次进藏看望大家,为他们送去自己亲手做的鞋垫。战士王健告诉记者,张妈妈做的鞋垫,他们没人舍得穿,都珍藏在柜子里。今年7月,张兴会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2005年7月16日,连队巡逻途中突遇山体滑坡,古怒为救战友被山石击到头部,壮烈牺牲。事故发生时,杨祥国就在现场,他和战友们立即轮流背着古怒下山去找医生。起初,古怒还有意识,他用一名战士最后的力气向战友们不断坚持说要自己下来走……
16年过去了,杨祥国每每提到这件事依然非常痛心:“如果那时有好的救治条件,古怒可能就不会牺牲了。”
1998年,就在古怒牺牲的同一个地方,连队一名叫罗国稳的战士摔下约70多米的悬崖。罗国稳用生命立起一道“安全警示牌”,官兵每次经过这段路都会拉起保险绳,万分注意,但在泥石流这样的天灾面前,依然没能阻挡古怒的牺牲。“没办法,突发的泥石流,想躲都躲不了。”杨祥国痛心地说。
16年来,杨祥国和连队官兵经常去张妈妈家里看望她。每逢节假日,连队官兵也会和张兴会打电话或视频通话,张妈妈总是不忘嘱咐一句“你们要注意安全”。
所有人都铭记着古怒的牺牲,16年来,该团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古怒的烈士墓就在“将军崖”附近,每到清明节,战友们都会到那里看他。
到今年年底,杨祥国的军龄就整整20年了,但他一直走在巡逻路最前方,带着新兵走每一条艰险的巡逻路。和新兵们走在一起,透过他们赤诚纯净的目光,杨祥国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杨祥国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愿望明确而坚定:“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把国土守好。”
心中的一抹红
■本报记者 杨明月
8月初的一天,我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攀登,终于爬上了哨所。哨长苏江龙有半年没有下山了,看到有外人上来,他显得有些腼腆。我注意到,他迷彩服的右袖上被染上了一大块红色。询问原因,他指了指左手边哨楼上一面刚涂好不久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如何在哨楼外壁上“飘扬”的?苏江龙告诉我,是先用投影仪将国旗图案投射到哨楼上,然后用刀划出国旗边缘,再用油漆刷好。哨所夏季多雨多雾,在雨水和雾水的作用下,再斑斓的色彩都会被很快冲淡,但官兵不等国旗颜色变淡,就及时补刷上浓烈的红色。
在戍边卫士心中,这一抹红,是国旗的颜色,更是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的信念的颜色。
在边防待过多年的老兵,几乎都有过“惊险一刻”。那些危险也许来自一块掉落的石头,一条从裤腿爬进来的虫子,也许只是一次降温和一场雨雪……然而,恐惧是军人必须要抛弃的本能。为了心中的那抹红,他们面对恐惧毫不畏怯,直面艰难迎难而上。
高原作证,流血牺牲寻常事。2020年1月和7月,吉布哨所的两位哨长欧阳叶和苏万飞相继去世,他们的生命被定格在30岁和28岁。后来,经验丰富的苏江龙接下两位烈士遗志,成为新一任哨长。苏江龙对欧阳叶、苏万飞都很熟悉,欧阳叶还是他的同年兵。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苏江龙悲痛万分,但他更加明白,作为哨长,一定要保证大家的安全,一定要完成好任务。
9月初,我又一次见到苏江龙,他袖子上的红色依然没有洗掉,反而晕染得更开了。苏江龙笑着说:“没事,这样也挺好看的。”
摄影:张照杰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