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20世纪初,鲁迅先生用这句话表达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深切而沉痛的思考。彼时的中国大地,四万万民众或激奋、或麻木、或茫然,鲁迅力图用他的笔唤醒更多中华儿女,面对强敌欺凌,面对列强奴役,都能为国家一哭,奋而为民族独立、国家自强一战!
近代中国,长夜悲歌。1840年后的逾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屡遭列强欺凌,逐渐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数千人的侵略队伍竟然可以轻易打开一个古老帝国的大门,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支离破碎的山河、深陷水火的黎民。有国无防、屈辱悲壮的中国近代史,在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渐次铺陈开来,马克思不忍卒读,将其比喻为“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广东虎门的斑锈炮台,圆明园内的断壁残垣,南京江东门万人坑的累累遗骨,就是一段段活生生悲愤到极致的历史诉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总有那么一群人挺身而出为民族之独立、国家之自强、人民之解放前赴后继、慷慨赴难。30岁的陈天华写完《猛回头》《警世钟》,仍觉不足以唤醒民众,遂作惊天蹈海一跃,愿以一死激励后来诸公。鉴湖女侠秋瑾从容就义时年仅32岁,留下的是“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豪之气。年轻的夏明翰就义前大义凛然:“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数革命先驱的艰苦求索,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无数英雄群体的勇于牺牲,终于换来民族之觉醒与国家之独立。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今天的中国仍是发展中大国,大不等于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历史在不远处昭示,庞大、富裕但国防羸弱的所谓大国,对于强盗们而言,恰是肥美的大餐。强大国防之于国家,犹如坚盾高墙,无此则空有其大、徒逞其强。在物质并不缺乏的今天,精神危机才是最可怕的危机。信念如炬,九死未悔。战争年代,精神力量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和平年代,崇军尚武的家国情怀仍需要我们大力培育。令人担忧的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下,不少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忧患与血性正被消解、磨平。有人说,在当代,日本最崇尚教师,美国最崇尚医生,德国最崇尚工程师,而中国人最崇尚娱乐明星。话虽偏颇,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许多人崇尚娱乐明星的背后,是对金钱的膜拜和对享乐主义的推崇。一个淡忘英雄、漠视英雄的民族,最终将会蜕化为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侏儒民族。若真如此,其结局只能是任人宰割。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历史镜鉴宛在昨天。忘却历史就是背叛,忘记国防只能换来新的屈辱。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旨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为强国兴军凝聚磅礴伟力。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让我们牢记鲁迅先生的训诫,在聆听和平钟声的同时,莫忘催征战鼓,以我血肉筑长城,众志固金瓯,不要再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