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吹角连营挥不去 重披战甲逐梦来

——探寻二次入伍士兵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


■董朔祺 本报记者 郭泓斌

“王永杰。”“到!”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征兵体检室,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军人气质。

“这个叫王永杰的青年,是芜湖市报名二次入伍的大学生。大学生征兵年龄放宽后,吸引越来越多像王永杰一样的退役士兵报名二次入伍。”据安徽省军区动员局参谋朱波介绍,截至8月上旬,安徽省二次入伍报名人数达77人,其中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有57人。

这是来自云南省昆明警备区的一组统计数据:2017年昆明市二次入伍10人、2018年15人、2019年17人、2020年21人,今年秋季报名人数达26人,每次大学生占比均超过半数以上。

都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既然已经当过兵尽过义务,可为什么还选择二次入伍?曾经的军旅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再次走进军营,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蜕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二次入伍战士,感知他们的心路历程,倾听他们别样的成长故事。

重回大熔炉,只为心中热爱

“之所以出现二次入伍热,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政策有关。”昆明警备区政委张海泉介绍,早在2017年,云南省就出台了相关优先优待措施,鼓励退役士兵二次入伍。正在征求意见的《征兵工作条例(修订草案)》,也从去向选择和未来发展上,增加了鼓励和优待二次入伍的相关条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退役士兵重返军营、再续梦想。

“没想到能再次穿上军装,更没想到还当了空降兵!”空降兵某旅二次入伍大学生士兵田一飞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2017年,正在读大学的田一飞报名参军,幸运地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名战士。海军陆战队一直被称为“陆地猛虎”“水中蛟龙”“空中雄鹰”。由于被选送学习,他错过了“空中雄鹰”的训练。两年后,田一飞带着“没有跳过伞”的遗憾,回到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他果断选择二次入伍,并幸运地成了一名空降兵。接到入伍通知书那天,他格外激动:“终于可以跳伞了!”

像田一飞一样,为弥补遗憾而选择二次入伍的还有贵州省纳雍县的谭虎。他曾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去年,因士官选改名额有限退伍回家,今年又报名二次入伍。得知这次还有进藏名额后,谭虎第一个递交了申请。面对亲友的相劝,他说:“我已经习惯了高原的生活。站在边境线上,恰恰是离保卫祖国最近的岗位,我想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感受别样的青春,升华人生价值。”

战士心中有家国,甘将热血洒边关。第82集团军某部二次入伍战士陈靓,曾在西部战区某边防部队服役,带着第一次入伍没能留队的遗憾回到了大学。复学期间,他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和战友们在一线站岗巡逻、砸冰取水、铺路架桥的场景。大学毕业时,他再次应征入伍。

“感动!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看到网友留言时,退役后回到大学继续读书的刘文杰刚执行完抗洪救灾任务。他穿着作训服,抱着婴儿蹚水前行的一幕,被群众用手机抓拍下来传到网上,瞬间在媒体平台刷屏。此刻,一种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走,再当一回兵!

来自社会对军人的尊崇点燃了许多退役士兵二次入伍的激情。在芜湖征兵体检现场,王永杰告诉记者,退役复学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习惯,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对他这个经过“部队大熔炉”锤炼过的大学生高看一眼。加入学校的征兵宣传队后,先后有8名同学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走进了军营。

吹角连营挥不去,重披战甲逐梦来。是什么让这些二次入伍的战士对军营如此留恋?是“长”在皮肤上的军装和时时萦绕在耳畔的军号,还有浓得化不开的战友情。

二次入伍战士任浩说,退役回到地方后的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发烧了,照顾他的是班长杨冰松。醒来后,枕头已被眼泪打湿。今年春季征兵工作启动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部队就像我的家,让我经受了锻炼,收获了成长。我想战友了!”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两次穿军装的样子!”安徽省军区通信中队二次入伍战士刘卓饱含军旅情怀的话语,道出了战友们的心声。

军人自有军人的担当,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再当一回兵的理由可能有千百个,但这千百个理由都汇聚成了两个字——热爱。

迎接新挑战,做更好的自己

“二次入伍难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技能和体能,而是心态上的调整和角色的重新定位。”中部战区空军某运输搜救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大庆说,一些二次入伍战士原来在部队都很优秀,但是再当一次新兵,一切又都是重新开始。他们要放下曾经的“光环”,从零起步,迎接挑战。

再次走进军营,武警边防部队出身的刘文杰就遇到了烦恼:虽然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成绩名列前茅,但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让他有些力不从心。面对“拦路虎”,刘文杰暗下决心: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刻苦。他咬紧牙关,制订高强度学习计划,一遍遍地向班长们请教,经常晚上捧着专业书籍“加餐”。

不仅是陌生课目,曾经熟悉的岗位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挑战。曾服役于海军某部的程苗苗是话务员,二次入伍又幸运地分到了话务连。令她没想到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话务技能,与新连队的战友们比起来都失去了优势。程苗苗选择奋起直追:手功训练标准每分钟80字,她给自己加到130字;别人每天熟记50个电话号码,她要记到100个……集训考核,她打破连队脑功纪录,在同年兵中第一个拿到了上岗“通行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带着“操枪弄炮”的憧憬二次入伍的张方宇,没想到被分到场务连,整天要面对清扫跑道这种“简单的体力活”。他陷入了迷茫:难道二次入伍就为了扫跑道?参加几次飞行保障后,张方宇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简单狭隘了。他告诫自己:清扫跑道责任重大,关系着飞行安全,要努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跑道上放飞梦想!

“新兵”是身份,“老兵”是标准。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这些二次入伍战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迎难而上。正如某部二次入伍战士张鹤琛所说:“虽然挂着列兵衔,但我不能把自己当新兵看,要用老兵的底子撑起一名新兵的好样子。”

当然,他们没有把“重新开始”简单定义为找回曾经的状态,而是向往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为此倾尽全力。

夏日的演训场热浪袭人。高高的电线杆上,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二次入伍战士李斌正灵巧地转换脚蹬往上攀爬,开始第8根电线杆的光缆架设。“这是我第4次参加大项任务,尽管苦点累点,但是收获了成长进步。”李斌说,二次入伍在克服了专业理论学习的“拦路虎”后,缺乏实战经历的“短板”制约了他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此,他积极主动申请参与各项演训任务,锤炼实战保障能力。如今,李斌不仅成为业务骨干,还带教出了多名徒弟,多次圆满完成通信保障任务。

一点一滴的磨砺,日复一日的坚持,军营像一块磨刀石,让这些原本就优秀的二次入伍战士愈发闪光——新入伍的老兵,个个是尖兵。

只要肯努力,军营不会辜负你

“终于拿了冠军!”站上领奖台时,空降兵某旅二次入伍战士蔡子阳内心感慨万千:“是部队为我提供了圆梦的平台。”

曾被评为训练标兵、多次拿过单项课目第一的蔡子阳,二次入伍的目标很明确:争取在大比武中夺冠。作为新兵骨干,连队对他高看一眼,多次推荐他参加骨干培训,安排教员一对一帮助他夯实理论基础,掌握训练技巧。考核竞赛的通知一公布,连长就找到了他,鼓励他一定要拿冠军。在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与关怀下,比武当天,他一人包揽3项第一、1项第二,打破多项纪录。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二次入伍战士的逐年增多,各军兵种部队和各级领导机关,对这些战士的培养教育都格外重视,并结合部队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培养计划和措施,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有的优先安排他们担任骨干职务,发挥特长;有的为他们制定个性学习训练计划,补齐“短板”;有的放手让他们参与重大任务,搭建成长“快车道”……

“没想到很快就能参与保障任务!”提起刚下连时的经历,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二次入伍战士滕海华激动不已。他说,自己曾在陆航部队保障过直升机。二次入伍下连后,连队没有让他按部就班从头学起,而是针对他的经历和技能水平,经考核后直接将他安排到了任务一线学习锻炼,帮助其快速成长。

二次入伍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政委陈忠礼告诉记者,二次入伍战士对成长成才路径更了解,个人规划往往会更具体、更务实。各级组织和带兵人既要当好“引路人”,更要当好“助梦人”,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组织需要的关系,因材施教、用其所长,努力为他们立足本职建功军营铺路搭桥。

“考上军校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也是选择二次入伍时对亲友的承诺,感谢部队对我们兄弟俩的培养。”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二次入伍的双胞胎兄弟冯勇、冯超,拿着军校录取通知书对记者说,在备考期间,所在单位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安排他们去集训队集中学习,还指派文化基础好的干部为他们补课辅导,指导员和连队骨干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减轻压力、轻装上阵。

你在努力奔跑,我们助你圆梦。提起部队的培养,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二次入伍后提干的李俊达更是感慨万千:“是老部队领导和战友的帮助,让我圆了军官梦。他们不仅放手让我在工作中挑大梁,还在提干备考期间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指导员为我准备了学习书籍,身边战友还主动帮我分担公差勤务,真的太暖心了。”

如今,李俊达正在参加单位的新干部集训,面对即将入营的新战友,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部队是成就梦想的地方,只要肯努力,军营不会辜负你!”

(朱怡蘅、蔡永连、赵行、王庆泽、孙洪智、马鹏飞、马子安、范维杰、陈彦丞等参与、支持采访)

摄影:余红春、文 明、范以书、马鹏飞、盛 超

制图:扈 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