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兵“园丁”今年九十二


■王德浩 蒋 冉 本报特约通讯员 潘正军

在安徽省定远县,新四军老战士严明友鲐背之年仍坚持教书育人,奔走在乡间小路上。当乡村教师近40载,之后又义务支教30年,严明友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他用音乐育人,用歌声传递力量,诠释了一位老兵“园丁”的初心。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本文讲述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严明友的故事,也借此方寸之地,向军地教育战线上的所有“园丁”道一句:老师,辛苦了!

——编 者

9月1日清晨,家住安徽省定远县朱湾镇的严明友,带着自己手写的《松花江上》词谱挂图走出家门,步行到几公里外的复兴小学,为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走上讲台,他挂起词谱,打开电子琴,铿锵激昂的旋律一响起,孩子们清亮稚嫩的歌声立刻飞出了教室……

“严老师常对我们讲,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以后入团、入党,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复兴小学的一名学生告诉笔者。

严明友已经92岁高龄,但步履间依然有军人的影子。1942年冬天,13岁的严明友参加了新四军。“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就知道新四军打鬼子、帮穷人。”严明友说,自己爱好唱歌,在新四军二师当文艺兵。第二年,因年龄小、个子矮,被部队劝回家。6年后的1949年7月,20岁的严明友再次入伍,成为安徽省滁县(滁州)军分区的一名战士,后来提了干。

1952年,严明友转业到盱眙县教育局文教科任会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两个月后,严明友提出申请,到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教书。“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很薄弱,我要用自己所长帮助孩子们学文化、长知识、强本领,长大后建设好家乡。”从军的经历,让严明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热情与忠诚。从此,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成为他一生耕耘奉献的园地。

教书育人近40载,严明友已是花甲之年,到了办理离休手续的年纪。然而,他选择了“退休”:“与那些为解放事业牺牲的战友们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离休变成了退休,严明友不但不觉得亏,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支教。

“我们学校师生和严老的交情,就是从他退休后开始的。”复兴小学校长杨开武告诉笔者,当时他们学校缺音乐老师,听说严明友退休了,就想请他代课,严明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后来,陆续有学校慕名请他,严明友一一答应,担任起多所乡村学校的音乐老师,每周上10余节课。只要时间排得开、身体能允许,他都按时步入教室,风雨无阻。

严明友的音乐课很受学生欢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不仅教唱革命歌曲,还为学生讲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这一教又是30年。穿着中山装,拎着布袋子,是严明友上课的“标配”。布袋子里除了词谱挂图,还有一个老旧的铝制饭盒。“严老是义务教学,分文不取,中午还自己带饭,从不用学校为他准备的饭卡。”杨开武说。

“我们不少人都是严老师的学生。”校门外,笔者与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攀谈起来。提起严明友,不少头发半白的老人争先恐后地介绍。“严老师是我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老师,他用音乐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鼓励我们成长成才。”今年50多岁的朱湾镇社保所所长宋运动激动地说,“严老师待我们如自己的孩子,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一把。”

宋运动告诉笔者,1989年春节前夕,严明友来到他家,背来30斤大米,还有一块蓝色卡其布布料,嘱咐宋运动做身新衣服。原来,宋运动正准备结婚,但家里实在困难,严明友知道后便帮他张罗起来。一晃30多年过去了,每每提到这件事,宋运动还是忍不住激动。

今年57岁的张祖福也是严明友的学生。“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严老师把自己的粮票、布票、肥皂票接济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张祖福说,直到现在,严老师还是一位“月光族”,他每月退休工资4000元,除了留下几百元钱当生活费,剩下的都资助困难学生了。他对学生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一身中山装不知穿了多少年。

笔者曾问过严明友,这些年资助了多少钱。严明友说,没算过,就是尽一分老党员、老兵的心意和责任。“您本该好好享享清福,却还四处奔波上课,不觉得辛苦吗?”“我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苦、累’这两个字,为人民服务有什么苦的、有什么累的?”严明友笑着对笔者说,趁现在还能走能唱能弹,就争取给孩子们多上课,用音乐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节前夕,笔者来到严明友家看望这位92岁的老兵“园丁”。2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没什么昂贵的电器,十分简朴。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书籍和他订阅了几十年的《解放军报》,最显眼的是一套旧式军装、一架擦得铮亮的钢琴……

上图:严明友为复兴小学学生上“开学第一课”,教唱革命歌曲《松花江上》。

李邦杰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