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辽宁省锦州市士英小学将老红军杨林事迹收录辅助教材

字里行间饱含对英雄的思念


■于海峰 本报特约记者 姜玉坤

“如果有通往天堂的邮路,我想将这本书邮寄给您,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我们对您的思念……”8月底,辽宁省锦州市士英小学新修订的《士英精神教育读本》终于完稿。翻看老红军杨林的事迹,回想老人音容笑貌,修订组成员丁苗苗再次湿润了眼眶。

杨林,1920年5月出生于四川苍溪,1933年8月参加红军。战争年代,他先后经历了强渡嘉陵江、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斗,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3年,杨林从海军某基地离休,被安排在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休养。为革命工作一辈子,到了晚年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杨林想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后来人了解革命历史。他常说:“我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今承平日久,很多人都忘却了我们饱受屈辱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时刻居安思危,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得知老红军的心愿,干休所工作人员开始积极牵线。当年,杨林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国防教育讲解员,负责为敬二小学、地藏寺小学等学校宣讲国防教育。每逢“六一”儿童节,杨林还自掏腰包为学校购买国防教育书籍和学生用品。

2002年年初,当地教育部门打算整修敬二小学,并将其改名为士英小学,以缅怀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梁士英,但苦于资金短缺,建设英雄塑像、英雄文化长廊等事迟迟没有着落。“修建英雄学校,帮助孩子们了解英雄事迹,这样的好事一定要支持。”一向省吃俭用的杨林,毅然捐了7万元,还动员29名离休干部加入捐款行动。

学校建成之后,老人隔三岔五就会来转转。革命传统教育课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校外实践基地,有他带领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足迹;每年军训动员会上,他会早早到场为学生作动员……

2014年,士英小学筹划兴建士英文化展馆,94岁的杨林又带着老伴来到学校捐款。老伴回忆说:“这么多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为孩子们的事花钱他从不心疼。他总说,这样的事有意义。”

2018年2月,老人突患重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这一昏迷就是3年半,直到今年5月18日溘然离世。

老人走了,留下未竟的心愿。7月16日,老人的儿子杨超杰带着一个柳条箱来到士英小学。柳条箱里,装满了留给学生的礼物:有“六一”儿童节要送出去的衣物,有写给小学生的回信,还有下一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计划表……

小小柳条箱,饱含着老人深沉的爱。这份爱让人泪目,让人铭记。7月1日,学校启动修订《士英精神教育读本》工作,学校党支部决定将老人的事迹收录其中。“将英雄精神代代相传是老人生前最大的心愿。其实,他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的事迹更值得我们学习。”负责整理老人事迹的周贺琴老师说。

几经修改,终于定稿。当周贺琴将满含师生思念之情的《士英精神教育读本》交到杨超杰手上时,杨超杰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他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多年来奋战在国防教育战线上的身影,父亲的精神值得他铭记,更要传承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