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令人血脉偾张——
淫雨霏霏,一座长埋地下50年的墓碑重见天日。黑白画面中,墓碑上的字被重新描红,红色颜料被大雨冲刷而下。当人们以白布轻轻拭去碑上泥土,一颗红星闪烁呈现。
这是埋入墓地50年的李大钊墓碑。泥水缓缓落下,回忆潸然揭开。
红色影片《革命者》,以李大钊英勇就义前最后38个小时为主轴,穿插相关历史事件,拼图式、非线性地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革命进程,交叠呈现了李大钊38岁的生命华章。
影片中,李大钊的家窗明几净,向窗边钢琴望去,黑白琴键高起低落,音乐声汩汩流出。李大钊两次弹奏钢琴的镜头各有其妙,教爱妻弹奏时情意绵绵,与学生演奏时激情澎湃。
在我看来,钢琴弹奏出的《国际歌》恰是升华影片主旨的神来之笔,也是理解影片深刻内涵的一个入口。借助光与影的艺术桥梁,观众从中认识了一个更加鲜活、更接地气的李大钊。
他不为自己和家人谋荣华富贵,而为大众求温饱安康。李大钊的薪水除了救济穷人,大部分都用于开展革命活动。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他每月从百余块大洋的薪俸中拿出80块作为活动经费。后来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也是他帮助筹措资金,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在澡堂里,李大钊教小乞丐庆子认字,一笔一画,循循善诱:“工字下面加个人为天,天下的天,为天下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这番话表达了李大钊的信仰和追求。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一个人影响并照亮另一个人,靠的正是信念之火。
他不满足于个人小家庭的相聚相守,而为劳苦大众争美满和幸福。李大钊是一个为民请命、心怀苍生的人。他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为底层百姓发声,为被欺压的中国人讨回公道。影片通过张学良、李庆天、徐三的眼睛,展现不一样的李大钊;通过与蒋介石、陈独秀、毛泽东的交往,展现多维度的李大钊。这些“不一样”与“多维度”交叉,定格出李大钊的人物坐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不为个人远大前程,而为劳苦大众寻找一条光明的路。就像马克思当年没有选择走“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的耀眼之路,李大钊也没有谋划个人的远大前程,而是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中,他发出了呐喊:“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我们有主义,但他们手里有枪!”在李大钊影响带动下,毛泽东等革命青年逐渐走向成熟,发出了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北京多小啊,真正大的是整个中国!”“救中国,终究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李大钊最终选择舍生取义。他平静地对奉中共地下党组织之命营救他出狱的庆子说:“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爱情是一个光明的字,被一只光明的手,写在一张光明的纸上。”对李大钊那一代革命者来说,他们之所以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就是因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爱得深沉。
这就是影片《革命者》为我们塑造的李大钊。他的勇敢,他的坚持,他的热情,他的温柔,种种情愫最终在行刑时累积达到顶点。
此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在一同被行刑的革命者口中响起,犹如山洪暴发一样,瞬间击中观众心房。
他们心怀大义,为真理而播撒火种,寻求中华崛起兴盛之路。他们靠信仰引领人生,以理想书写生活,精神峭拔如雪山高耸。他们将身躯化成火炬,我们的眼里才有了光明。影片中李大钊的话始终萦绕耳畔:“你们要相信,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正是有了他们的相信,才有了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