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来看你了……”盛夏时节,英雄城江西南昌骄阳似火。安义县烈士陵园内,周爱珍抱着哥哥周小宁的画像跪在墓前,无数回忆涌上心头,泣不成声。
1979年2月17日,年仅20岁的周小宁在边境作战中光荣牺牲,家里只存有一张他入伍前的照片,还是多人合照。照片上那张并不清晰的脸庞,是年幼的周爱珍对哥哥唯一的记忆。不幸的是,那张照片也不慎被损毁。
凝视画像,跨越42年时空,周爱珍心中哥哥的模样又清晰起来。
“在安义县,与周小宁烈士情况相同的烈士共有66位。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壮烈牺牲,却因种种原因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安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宋千宴说,为弥补烈属心中的缺憾,他们组织开展了“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活动。该局携手县人武部,组织人员辗转11个乡镇,奔波数百公里,查阅上千份资料,遍访烈属以及烈士的战友、朋友。
他们请来南昌职业学院的两位专业老师,以搜集的资料作为参考,并综合多人的描述,为13位烈士画了像。同时,该局还联系上海一家动漫公司,采用AI技术提升画像还原效果。
记者见到该公司的画师杨浩文时,他正在根据袁觉苍烈士的孙子袁朝霖的描述勾勒烈士肖像轮廓。一支画笔、一台电脑,根据烈属的描述及大量资料的补充说明,杨浩文在电脑上一遍又一遍地修正调整,袁觉苍烈士的相貌逐渐呈现。
“像,真像!据我奶奶说,我大伯最像爷爷了,现在这张画像就很像我大伯。”初稿一出,袁朝霖激动地说。
听说熊西江烈士的画像已成稿,记者赶到烈士的弟弟熊邦慧家。当画像送到已82岁高龄的熊邦慧手中时,这位因病已无法正常说话的老人“呜呜”地哭了起来。“我老伴肯定不相信,这辈子还能再见到哥哥,太谢谢你们了!”熊邦慧的妻子捧着画像,动情地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烈属手捧画像,像捧着珍宝一般,这项活动组织得太有意义、有温度了!”跟随记者一同前来的县人武部文职参谋谢翔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牺牲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军队文职人员,我们要高擎先烈的精神火炬,踏着烈士的足迹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