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8日,北京人防浩天救援队38名队员驰援河南新乡防汛救灾一线,先后转移受困群众3000余名。该救援队成立9年来,先后参与了云南鲁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江苏盐城龙卷风、辽宁抚顺洪水抢险等多次跨省救援行动。作为志愿者队伍,队员们执行任务全凭自愿,从来不计报酬,面对危险,依然向险而行。他们的动力源来自哪里?
从被救到救人——
“被需要”的感觉最幸福
这次救援中,带队骨干王天杰冲锋在前、指挥得当,作用发挥明显,受到队友和当地群众一致好评。谁也不会想到,当年作为“驴友”的王天杰登山时曾误入险境,是北京人防浩天救援队帮他脱险。他从中感受到志愿救援的意义,报名参加救援队并成长为一名骨干。
像王天杰一样,“最美退役军人”、队员孔向东也在志愿救援中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感。在新乡,一位受困老人卧病在床,他毫不犹豫地跪到床边,在队友携助下背起老人,稳稳地将老人从四楼转移到安全地带。老人激动地对他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也正是出于对救援使命的高度认可,发丝雕刻艺术从业者、队员黄鑫毅然写下遗书,然后随队奔赴新乡。
队员们还把救灾故事讲给家人听,赢得家人的支持。餐饮工作者、队员杨智赴新乡救援期间,11岁的大女儿每晚替他给家中老人端洗脚水……
1张便笺和20碗米线——
平凡的人带来最多感动
“每次看着你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看到你们洪水泡白发炎的双脚,很是心疼……”宾馆客房员工留在房间的一张便笺,让队员们眼眶湿润了。他们终于明白,在条件那么有限的情况下,房间里为什么总是凉爽舒适,端上来的饭菜总是热热乎乎。
记者采访中,队员们谈得最多的不是他们怎么救助当地群众,而是当地群众带给他们的感动:河南师范大学的一名受助学生为队员们点了20份米线,人均只有半碗,不少队员说这是他们吃到的最香的米线;回撤途中,凭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写的一封感谢信,高速路口全部免费通行;离开新乡时,当地群众使劲地给他们塞吃的、喝的,他们只得摇上车窗玻璃,走出很远揺下玻璃问路,结果又有人塞进来一个西瓜……
“平凡的人带来最多感动。”救援队队长于志京说,在与救援对象以心换心的过程中,队员们的价值得到体现、境界得到升华,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动中。这是救援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源泉。
北京来电和星级宾馆——
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与以往驰援救灾一样,队员们早晨五六点钟就投入战斗,一直坚持到深夜。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他们不再住帐篷,而是住进了星级宾馆。
“这要感谢当地人防部门的大力协调。”于志京告诉记者,幸亏新乡市人防办预留了一家宾馆,要不然到处都是水,去哪里找地方搭帐篷啊!
北京市人防办主管领导天天来电话询问情况,并反复叮嘱:“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全力帮助解决。”来自600多公里外的问候,让队员们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坚强的后盾。
北京人防浩天救援队自2012年10月组建以来,北京市人防办便是其业务指导单位。人防部门为救援队提供一处1700多平方米的人防工程作为培训、集结场所,为其配发多套救援设备和服装,指导他们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和动员激励工作,使志愿者的热情之火越烧越旺。目前,这支最初由几十名“驴友”、无线电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已经拥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4000余名。
征尘未洗再操舟楫——
让人人都有“两把刷子”
救援队7月28日晚返回北京,30日上午便开始在首钢园组织翻舟自救等水上救援课目的训练。原来,新乡救援期间,一些队员因不能熟练操作冲锋舟影响了救援速度,回京后他们抓紧时间“补课”。
围绕北京市人防办赋予的公益保障、户外救援、教育培训等3项任务,救援队每年都会组织队员开展技能培训。“在完成4个半天共同课目训练的基础上,每名队员还要结合担负的具体任务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于志京介绍说,多年的救援实践证明,只有熟练操作手中装备,让人人都有“两把刷子”,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用得上。
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救援队都有许多人主动请缨参战。该队则把是否掌握专业救援技能作为最重要的选拔标准,目的是让派出去的队伍既能实施高效救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北京市人防办主管领导表示,他们将继续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努力将这支志愿者队伍锻造成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拳头力量。
上图:从河南新乡归来后,北京人防浩天救援队及时弥补水上救援技能偏弱的短板。图为7月30日,部分队员在首钢园开展冲锋舟操作训练。
于志京摄
相关链接
人防志愿者队伍
人防志愿者队伍属于民办非企业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员为在当地志愿者联合会备案的志愿者。人防机关是其业务指导单位,担负着赋予任务、指导建设、提供保障等职责。近年来,我国各地人防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成为人防专业队伍的有益补充。
(许 雪、吴晓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