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有种希望叫“解放军来了”


■许文斌

7月下旬,河南多地连续强降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汛”而动,火速投入抢险救灾。千里之外,受台风“烟花”影响,浙江多地发生海水倒灌及城镇内涝险情,东部战区多支部队官兵向险而行,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一身身泥泞的军衣、一双双磨破的手掌、一个个“最美”睡姿……又一次充分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初心与本色。

“解放军来了!”人民有难的时候,这一声呼喊,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总在沉寂中划破夜幕,给人民群众带来希望。

这声饱含希望的呼喊让人如此熟悉。1975年8月5日,特大暴雨肆虐河南中南部,风力最大超过12级。就在当地干部群众最无助的时候,电话里传来好消息:解放军来了!在即将溃堤的板桥水库大坝上,驻确山某师官兵与洪魔殊死搏斗整整3个昼夜。在汝河下游,该部3营官兵在动员群众疏散时,被洪流冲到70多公里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仍坚持在水中救人……暴雨洪灾过后,许多获救群众都说,是解放军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时隔40多年,这样的场景又一次出现。河南网友激动留言:当听到“解放军来了”,看到红旗飘扬,就看到了希望。一位获救的受困群众,含着热泪说:“最无助的时候,才知道人民子弟兵最亲。”

“人民子弟兵”之所以成为我军的专属称谓,是因为最能彰显我军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最能反映老百姓的肺腑心声。94年前的南昌起义,我军在诞生之日就把“实现平民利益”的革命初心庄严地写在自己的“出生证”里。94年来,在这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史中,每一页都镌刻着“人民”二字。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相依相随,这是我军的制胜之本、力量之源。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在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广大官兵必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斗争到底;这就决定了,在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斗争中,广大官兵能够不讲任何条件,乃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只要一声令下,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哪怕付出鲜血和生命,也要坚决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实践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依赖的英雄军队,从抗击疫情到抗洪抢险,再到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脱贫攻坚战,人民子弟兵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为党旗、军旗增光添彩。

“解放军来了”,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心底呼唤”,也是一种信心的传递;它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更是对我们这支文明之师的最高褒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