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琅琊台,清清灵山湾,校园在那云海间;巍巍大珠山,灿灿金沙滩,我们扎根在齐鲁。”山东省青岛古镇口海军中学就坐落在这壮美的山海之间。
2019年,经军地主管部门审批,古镇口海军中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
两年来,海军中学通过打造海军文化特色校园,将人民海军的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学子心中。
——编 者
海军文化融入校园建设
走进海军中学校门,在翠绿的草坪广场中央,一对金属螺旋桨格外引人注目。这对螺旋桨是从海军某型号潜水艇上退役的,建校时由海军某部赠送。
穿过草坪广场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极具海军特色的教学楼。“爱舰爱岛爱海洋 爱党爱国爱人民”十几个大字镌刻在教学大楼的两侧立柱上。
“作为一座以‘海军’命名的学校,必须要凸显海军文化特色。”该校校长刘金水介绍,建校之初,海军中学就以打造海军特色文化为抓手,探索国防教育和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办校理念。
漫步校园,海军元素与学校环境浑然一体。以螺旋桨落户为契机,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对校园进行布景设计,完善每个细节。他们将教学楼、公寓楼、办公楼等建筑物用“横琴”“甘泉”“东坡”等南海岛礁的名称来命名,还将校园操场的西围墙设计成海洋国防教育主题文化墙,设置“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军风采”等教育版块。
打造充满海军特色的校园环境是第一步,接下来,该校还组织学生广泛学习军舰文化。每天课间的操场上,除了做广播体操,打旗语是学生们必练的项目。“以物化人,让孩子们沉浸在海军特色文化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崇军尚武之情。”刘金水说。
浸润式教育,为学生们的成长注入了丰厚的红色基因。孩子们都以自己是一名海军中学的学生为荣,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一定会以人民海军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特色课程锻造军事素养
前不久,一场独具特色的“将军课堂”在学校精彩开讲。担任主讲的钱建军将军,结合在海军一线作战部队多年工作经历,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激励大家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我也想像钱爷爷一样,穿上帅气的军装,保卫国家!”听了钱建军的讲解,海军中学小学部小学生邢津铭回到家后告诉妈妈,他将来也要像钱建军一样驾驶军舰驰骋大洋。
外塑于行,内化于心。近年来,海军中学坚持将海军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开设了多门与海军元素相关的课程,如“海洋资源与现代经济”“人类航海与大国崛起”“青岛与海防”等。
每周一节的军体课是小学部小学生谢梓涵最喜欢的课程。在军体课上,老师不仅会教授队列、刺杀、军体操、野营拉练、跨越障碍等内容,还会向学生们介绍国防知识、讲解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并以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励学生学习军人的品格和精神。
“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军人,我的偶像就是他们。”谢梓涵说,小时候看爸爸操练,心里就特别羡慕,没想到有天自己也能穿上迷彩服,成为一名小“军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海军中学还以“红领巾寻访新时代”为抓手,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参观海军博物馆,了解我国海军建设发展历程。
“参观完博物馆,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同时也感觉肩负着责任。”初中部学生房思含说,也是从那时起,从军报国的理想在他心里开始生根。
军事化管理促进行为养成
走进海军中学学生宿舍,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床上用品摆放一条线,床下鞋物摆放一条线,床前个人物品摆放一条线……
“我们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从内务整理到作息时间安排,全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作为宿舍管理员,邵军每天对学生内务进行检查、评比。他说:“作为海军中学的学生,从小就要养成像海军军人一样的健康体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润物细无声。海军中学的军事化管理还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上课期间,全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在校期间,学生要统一着装,佩戴校徽……
让马峰阳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年新生入学军训后的“蜕变”。“新生入学参加军训前,他们行为较为散漫,而在军训后会有明显的变化。”马峰阳说,尤其是独生子女,通过军训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律能力,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海军中学还定期组织具有军事趣味的体验活动,组织学生们穿上迷彩服,扛圆木、匍匐前进、滚轮胎,体验海军战士的训练生活。学生家长王柏生说:“经过海军中学的培养,现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了兵的味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年多来,我们以‘彰显海军文化’为办学特色,挖掘特色教育资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特色之路。”刘金水介绍,在海军文化的熏陶下,一批批“小海军”从这里扬帆起航。
图①:小学部学生正在利用课间进行扇子舞练习。
图②:小学部学生正在课堂上学习葫芦丝演奏。
图③:小学部学生正在实践课堂上挖红薯。
图④:初中部学生正在练习海军旗语操。
本文图片由海军中学提供
制图: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