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泛黄的纸张上,40余个地名通过不同颜色的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位91岁老兵的人生轨迹图:绿色线条勾勒出解放战争时历经的艰难险阻,紫色线条代表着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前行方向,红色线条记录下和平建设时期一路挥洒的汗水……图的下方还标注着这样几句话:“路的范围不算广,路也不是最长,但真正感受到路的艰苦,征战的残酷。所以不要忘记初心,记住自己的使命,始终如一,信仰不变。把既定的路走到底,走好。”
6月28日,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五干休所官兵代表走进老干部常宗信家中,大家瞬间被书架上一张特殊手绘“我的军旅图”所吸引。
常宗信于1929年9月出生在山东牟平,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79师司令部参谋,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跟党走了几十年,知党恩、报党恩,是我终生未曾动摇过的信念。这张图是我2019年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致敬’方阵后绘制的。”捧起“军旅图”,老英雄动情地回忆起峥嵘岁月。
“小时候家里真的太穷了。”1943年,年仅13岁的常宗信迫于生计,来到烟台的一家绸缎庄当学徒。长时间吃馊饭、睡柴房,常宗信得了严重的风寒,一度陷入昏迷。绸缎庄老板嫌弃他不能做工,便派人将其送回家中。1945年,日本投降后,正赶上八路军搞土地改革,常宗信家分到了4亩田地,日子渐渐好起来,有饭吃也有钱看病了,常宗信这才捡回一条命,“要不是那时共产党来了,咱们农民不再受压迫,我肯定是挺不过来了。是共产党救了我,这份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完。那时,我便有了参军的念头。”
1947年7月,常宗信入伍。次年,淮海战役打响,常宗信先后担任电话兵、无线电收话员,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常宗信所在部队的师长正向司令员许世友报告情况。这时敌方的炮弹将电话线路炸断。常宗信一边报告情况,一边及时修复损坏的线路,保证了上级命令顺利下达。为此,常宗信受到司令员许世友的表扬:“这个小鬼很勇敢,也很机灵地完成了任务,要继续努力!”听到首长的肯定,常宗信备受鼓舞,坚定地向司令员报告:“我一定不断奋斗,争取再立新功!”
1948年,18岁的常宗信火线入党。“宣誓时,我的声音都是颤抖的,那时就暗下决心,要永远跟党走。”后来,常宗信又多次参加战斗。有人问他:“老人家,参加过那么多次战斗,您害怕过没有?”他拍着胸脯坚定地说:“我要是怕的话就不会参加革命了,就不会握拳向党旗宣誓了!”说到这里,老英雄挽起衣袖、裤腿,将身上的伤疤指给官兵看:“腿上的疤,是枪伤;腰骨上的老毛病,是遭飞机轰炸后整个人被埋在土里导致的;左侧太阳穴位置塌下去的一块,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炮伤;左右耳不一样大,是长津湖战役中露宿野外冻伤的……”每一道伤疤都无声诉说着老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看着老英雄身上的疤痕,官兵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自身实际行动投身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
“永久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也是革命军人的精神标识。”常宗信抚摸着“我的军旅图”,坚定而严肃地说。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