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高考志愿填报、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专业选择、未来抉择,充分考虑国家需要,是青年一代优化成长路径、实现人生价值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曾以中文和历史双满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目睹日寇入侵、生灵涂炭,钱伟长立志“弃文从理,科学救国”,毅然决定转入物理系学习。然而,他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高考时物理5分,数学不到20分。时任系主任吴有训提出“先试读一年,如果数理化有一门考不到70分就回历史系”。钱伟长开始废寝忘食、刻苦地学习数理化,顺利通过了考核,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最优秀的学生。
不只钱伟长,“国家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是无数华夏儿女的共同选择。李四光为国家振兴而多次改学专业;彭士禄在31岁仍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心有天下、心忧天下,自古就是青年才俊的社会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由弱向强的力量源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与国家生死与共、荣辱相依。身处岁月静好、繁荣昌盛的中国,先辈创造的环境、前人积攒的财富,为青年一代自由追逐梦想、实现个人抱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面对专业、职业等选择时,有的人削尖脑袋往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的热门行业挤;有的人幻想着生活能够愉快“躺平”、事业能够顺利“躺赢”。
然而,时代变了,建设国家的需要依然没变:解决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沉到最基层去发力;垒实固国强军的“钢铁长城”,需要更多高素质兵员投身强军事业。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青年一代必须也必将扛起的重任。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青年一代只有将个人选择调整到与国家需要、人民期盼相一致的“频道”上,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今天的青年,处在既大有可为、又需立志有为的大好时代,我们需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的关系,将个人的“诗和远方”放进“兼济天下”的胸怀中,在脚踏实地中仰望星空、在登高望远中筹谋未来。我们需要时时叩问自己“国家需要是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立志将青春献给国防和国家航天事业。经过不懈奋斗,她不但在太空留下了中国女性的飒爽英姿,其个人理想也在翱翔空天、守护家国中一一实现。滴水入江不干涸,英才从军功业多。让我们朝着国家最需要的方向进发,沿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将清澈的爱献给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