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贝卡谷地之战科技动员探究


■东升利

编者按 前不久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被普遍认为是一场力量悬殊的“非对称”较量。以色列军队依靠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法,牢牢控制战局走向。欲知胜道,必研战史。以军的制胜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本版把目光聚焦在第五次中东战争,通过解剖以色列开展科技动员的一个战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谁占有科技优势,谁就能掌握制胜战场的金钥匙。

被视为电子战制胜经典之作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驻军发起突然袭击,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随即爆发了贝卡谷地之战。

6月9日13时30分左右,以军出动无人侦察机,模拟战机雷达信号,诱使叙军制导雷达开机并发射导弹。以军战机捕获信号后,迅即协同陆基电子设备对叙军雷达进行干扰,同时投掷干扰箔条,开辟空中安全通道。在以军强电子压制下,叙军的警戒雷达、引导雷达、无线电指挥通信系统相继失灵。

14时12分,以军出动战机与地面部队协同,仅6分钟就彻底摧毁叙利亚在贝卡谷地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的19个萨姆-6地空导弹连阵地。次日,再次摧毁叙军增援的7个萨姆-6地空导弹连。

随后两天,叙军仓促出动多架米格-21PF、米格-23BM飞机迎战,受以军电子干扰,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损失惨重,以军创造了82∶0的空战纪录。

贝卡谷地之战,终结了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萨姆-6导弹令以色列和西方备感神秘以至恐惧的历史,在世界防空作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电子战制胜的经典之作。外国军事专家称,以色列的胜利是“采用新技术的成功”,是“明天的战争”。

回顾这段战史,我们不难发现,以色列能够打出被世人称道的高水平电子战,其背后高效的科技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进装备与创新战法兼顾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叙利亚萨姆-6防空体系重创以色列空军,以空军飞机战损率高达24.8%。战后,以军痛定思痛,想方设法获取到萨姆-6导弹相关技术参数,找到了对方的“软肋”。

随即,以色列大力研制电子对抗设备,有针对性地改进“野鼬鼠”电子战系统。同时,集中以色列飞机制造公司、塔迪兰公司等力量,自主研发多用途无人侦察机。两家公司分别研制出“侦察兵”和“猛犬”无人机,于1978年开始列装部队。“百舌鸟”和“标准”两种反辐射导弹也在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列装。

此外,以色列空军根据作战需要,引进美国自动化补给系统并加以改进,使受损飞机恢复作战能力的时间,由此前的以日计算改为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

不仅改进装备,而且创新战法。以军频繁派出无人机飞抵贝卡谷地上空,窥测叙军阵地,进而分析其防空系统优缺点,提出了一整套对付萨姆-6导弹的全新作战方案。

反观叙军,十年间未对萨姆-6导弹做任何改进。面对以色列不断改进的武器装备,一度以科技含量高、战术性能优著称,并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萨姆-6导弹逐渐变成“睁眼瞎”。叙军飞行员完全照搬苏联模式训练,一味强调地面集中指挥,缺乏空中作战的主动性、灵活性,以致遭受突然打击时,陷入难以招架、被动挨打的境地。

依据预案开展实战化演练

将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在大幅度增加胜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为放大优势、规避风险,以色列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作战预案,并据此进行实战色彩浓厚的训练演练。

1981年4月,叙利亚将萨姆-6导弹部署在以色列的“家门口”贝卡谷地,如同在以色列头顶悬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为尽快消除这一威胁,以军针对萨姆-6导弹战、技术性能,专门拟定作战预案。

根据作战预案,以色列自行研制的电子对抗装备和各类武器均要上阵参战。在此基础上,在以色列南部内格夫沙漠建立萨姆-6导弹阵地实体模型,依据预案,组织开展模拟攻击演练。

正是依靠模拟攻击演练中积累的经验,贝卡谷地之战中,以军对萨姆-6导弹阵地实施了高强度、多手段干扰,使叙军雷达成了摆设,指挥失灵,导弹阵地被压制、摧毁。可以说,正是以色列实打实的备战,才真正把科技优势转化打赢能力,并最终赢得战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