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感悟一座山城的红色印记

——重庆警备区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探索


■陈 琼 本报记者 左庆莹

在许多人眼里,红色是山城重庆的“主色调”——滚烫火辣的火锅是红的,“网红”地标也是红的。其实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则是那一抹抹历久弥新的红色印记。正是这些动人心魄的印记,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

从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的红岩村,到歌乐山麓江姐绣红旗的渣滓洞;从刘邓大军解放西南后更名而得的解放碑,到修建于防空洞内的抗战文物博物馆……穿行于红色之城,其特有的红色历史让人顿生敬仰之情。

每一段红色历史,都承载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基因密码;每一件红色往事,都是守护红色血脉的基因宝库。本期视点,我们走进山城,探寻重庆警备区深入挖掘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足迹。

辅导授课点燃思想火花

尽管聆听老干部讲党史已是3个月前的事了,但重庆警备区官兵仍沉浸在感动中。

“1949年7月的一场战斗,我带领战友向一小股顽敌发起进攻。战况胶着,我们都打红了眼。一位小战士端起轻机枪冲进敌群,不幸身中数弹,临终前,他用尽全力跟我说:‘排长,我是预备党员,我没有给党旗抹黑!’”再忆金戈铁马,胸前挂着12枚军功章的91岁老干部杨冷村,精神矍铄、声音高亢。听着这段感人故事,在场的官兵情不自禁报以热烈掌声。

“是哥哥张福林带我走上革命道路。1951年,年仅25岁的哥哥在抢修川藏公路时受伤,陷入昏迷。苏醒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请战友帮忙将自己口袋里剩下的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卫生员要给他注射强心剂,他感到已无生还可能,毅然拒绝,他说要把紧缺的药品留给需要的战友们用。”老干部张福立生长在革命家庭,满门忠烈的故事让大家肃然起敬。

……

几段身边英雄的往事串成一堂感人至深的教育课,不仅在官兵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也让警备区党委一班人思考:党史学习教育如何走心入脑?警备区党委议教会上,一班人纷纷谈到,各人武部、干休所面临的教育力量单薄、部分外来专家授课针对性不强等现实难题,都可以在“墙内花香”处寻到“解药”。

“要把党在重庆生动的革命实践和红色故事作为教材,把革命先烈、身边英雄作为师资力量,用活红色资源,打造面对面、屏对屏一体推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台。”警备区政委高步明的话得到大家一致认同。随即,一场内容丰富的“三讲”活动拉开帷幕。

讲好专题党课。该警备区领导结合自身学习成果讲专题党课;多次邀请全军宣讲团专家、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等军地人员作宣讲辅导。

讲好红色故事。开展“我讲红色故事”主题活动,15个人武部重点讲党在当地领导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故事,7个干休所重点讲老干部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斗历程;拍摄《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片,打造“学党史、讲党史”网上云课堂。

讲好革命精神。把红岩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地方5家单位建立联教联学新模式,邀请专家讲红岩历史,组织宣讲三峡移民精神、黔江精神和下庄精神,引导官兵熟悉“革命家谱”,汲取精神营养。

“与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比,我们有什么理由瞻前顾后,不好好工作?”沙坪坝区人武部副部长毛斌在党史学习教育后,面对个人进退去留问题,写下了这样的心得体会。

“让书上的道理变得亲切而具体,也让身边的先进更加可敬可学。”警备区司令员刘士胥告诉记者:“大讲台上的教育,深入官兵思想深处,这正是我们期盼的效果。”

现地体悟牵动灵魂共鸣

一块幕布、一首红歌、一场演出,映红一片夜空。

5月29日晚,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庆警备区机关礼堂举行,数百名官兵、文职人员齐聚一堂共享红色文化的经典盛宴。

演出负责人白双全介绍,此次演出包括《傲雪寒梅——江竹筠》《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等8个剧目,向观众生动展现了重庆解放前夕,红岩英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演出结束,警备区办公室干部王誉瑾久久没有离开。她说,最受触动的还是同为女性的江姐。“以前只知道江姐是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党员,在观看完展演后才意识到她也是一位有着万般柔情的妻子和母亲,其外柔内刚的共产党人形象越发伟岸,更加深入人心。”

通信中队战士胡云彬看完整场演出,深受震撼。“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具感染力!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但都是青年,同样要为时代梦想努力奋斗!”

如何让官兵触摸到先辈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激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主任顾伟表示,他们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开设到红色经典文化活动中、搬进红色基地里,让官兵在近距离接触和感悟红色往事中,提升学习成效。

记者在该警备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了解到,他们在4月份下发的学习方案中,明确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并专门列出7条红色参观见学路线供部队选择;以季度划分,依次筹划主题征文、红歌唱党史、重走红岩路等系列活动,让红色经典的“舞台”“擂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展台。

“抗战胜利初期,社会上的有志青年都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二是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我王朴也不例外……”6月中旬,警备区综合训练队文化室内,一场“党史情景剧”正在上演。随着舞台上演员动作定格,红岩烈士王朴的亲笔信出现在大屏幕上,“党史讲述人”、该队教导员李果山深情诵读书信内容,现场官兵无不为之动容。

无独有偶,在武隆区、城口县等7个区县人武部,他们积极发挥官兵主体作用,探索沉浸式教育模式,将历史事件与党史知识点、理论知识灌输与教育文化活动、课堂教学与现地参观有机结合,鲜活再现历史场景和党史重大事件。

一路追寻,一路深悟。一个个旧址、一处处纪念馆、一场场演出,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也是官兵与自己的对话。“英雄虽逝,精神永存。”该警备区综合训练队文职人员程杰在朋友圈动态中分享了自己参演情景剧的感受。

学以致用激发精神升华

这是一次跨越70余载的心灵对话。

1943年3月18日,正好是周恩来同志45岁生日。这天,尚在重庆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结合两年来的整风学习以及过去革命斗争工作经验,在办公室为自己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2021年4月,该警备区组织全体人员到红岩纪念场馆参观,战备建设局局长马洪昌站在这份资料面前久久凝望驻足,反复品味琢磨。

近年来,为破解国防动员重难点课题,该警备区组织军地部门多次开展大型演训活动,全市动员支前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年底出台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又将“建强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新一轮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中,如何实现驻地优势资源为国防建设所用?如何确保一旦需要,能够快速实现平战转换?

“只有尽快补齐短板弱项,才能实现全面过硬。”马洪昌说,那天的参观见学让他找到了“解题思路”。基于这一认识,警备区机关部队多次召开“我为国防动员献一策”诸葛亮会议,围绕制案解案、指挥编成、动员演练等课题集智攻关,逐一拿出细化措施。

前不久,一场为期3天的战时国防动员组织指挥演练在重庆警备区打响。军地20余个单位披挂上阵,着眼组织指挥高效运转、军地供需精准对接等12个现实课题展开实打实的行动,相关演练情况得到军委国防动员部和各战区业务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

“既要用心看用心悟,更要学以致用。正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融合中,对党的历史、对党的优良传统,有了新的理解。”回顾着这一段经历,马洪昌感触颇深。

学习百年党史,让初心融入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更要把使命扛在肩头。

这是一串串“闪耀数字”,更是一张张“精彩答卷”:截至6月中旬,该警备区清理机关借用人员20余名,各类检查调研、会议文电比往年同期下降20%;警备区机关承诺为基层办的10件实事已全部开始实施,对部队反馈的60个具体问题逐一研究、答复解决;军地携手着力解决官兵成长成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矛盾困难,协调30名驻军部队随军家属指令性安置,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身在宝山更识宝,借力红色资源汇聚为磅礴的强军力量。”采访结束之际,聆听警备区部队官兵的肺腑之言,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就像一支火炬,永远燃烧在每名红色传人的心田。

本版照片由重庆警备区提供

制图:扈 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