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历史照进现实


■周海良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奇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省军区开展“皖美追寻”红色资源挖掘活动,聚力打造富有安徽特色的“红色基因库”和“流动党史课堂”,让陈列在江淮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在官兵、民兵中活起来、火起来,持续释放红色正能量。

中国革命历史是一部伟大斗争史,当年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比今天影视大片还要惊心动魄、真实感人。然而,“人之患,在于不读史。”如何让当代青少年自发热爱,并非易事。硝烟散尽,英雄远去,老兵凋零,史书或寥寥数语,馆藏或束之高阁。加之诸多现实原因,以至于红色历史教育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覆盖不全、烙印不深。这并非耸人听闻,革命导师列宁早有警训:“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让历史照进现实,必须找到穿越时空、叩问心灵的结合点,强化角色代入,抚平岁月代沟。安徽含山75岁红色宣讲员杨永生用10年时间为青少年学生宣讲上百场,他的体会就是“把历史拉近,多讲身边事,用当年的年轻人教育好当代的青年人。”当年他们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当年他们没有锦衣玉食,“天当被、地当床”,“三天不吃饭,照样打胜仗”;当年他们没有“躺平”、没有“佛系”,有高官子弟、富家公子,有教书先生、知识青年,为了信仰倾家荡产闹革命,用清澈的爱、赤诚的血,换来了一个可赞美的新中国。同样青春年华,不同时代风华,如果今天的青年不去触摸历史、读懂当年的青年,也许永远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能”?

让历史照进现实,不只是为了记住几个姓名、了解几段掌故、修复几处遗迹,而是为了让模糊变清晰,让糊涂变清醒,真正懂得觉醒年代“为谁觉醒”?“皖美追寻”不炒剩饭、不背史书,独辟蹊径,让历史细节开口说话,让鲜为人知广而告之。正是因为深度开掘、个性表达,才使得《一块红布》《27块弹片》《红色思恩洞》等一批党史微视频活起来、火起来,像百岁老红军谈“针尖大个作用”,志愿军老兵讲“共产党不会老”,92岁农村大爷“再讲共产党不好,就是没良心”等群众化语言,一听肃然起敬,再想欣然会意,历史的光芒就会在心头永久点亮。

图①:“皖美追寻”团队探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

图②、③:安徽省绩溪县政府为纪念志愿军战士许家朋修建的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

图④:“皖美追寻”团队探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生前所在地。

图⑤:安徽省军区文职人员朱怡蘅在东至县烈士陵园擦拭烈士墓碑。袁伟健摄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