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李新安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凝聚起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回顾百年征程,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回顾总结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宝贵经验,传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这一特有政治优势,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

人民军队团结巩固的深厚政治根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人民军队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保持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血肉联系的政治根基,是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鲜明特征和突出标志。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物质决定意识,结构决定属性,人民军队的来源成分决定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属性。毛泽东指出要“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我军主体成分来自工农革命群众,在漫长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吸纳接收新的血液和力量,并注重加强思想改造,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从组织革命武装发动八一南昌起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到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吸收抗日力量扩充军队、解放战争参军支前、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行义务兵役制;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军开展整党、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人民军队始终保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本质属性。

人民军队为了人民。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的过程。南昌起义前夕颁布的《中央委员宣言》就明确提出:“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奋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原则,兴起拥政爱民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宗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半条被子”到露宿上海街头的解放军官兵,从“南京路上好八连”到武汉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到“时代楷模”杜富国,人民军队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诠释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色初心。

人民军队依靠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谁把人民看得比泰山还重,人民就跟谁生死相依。从冒着生命危险为根据地红军送粮送盐、打掩护的老表百姓,到为长征红军带路的少数民族首领;从精心护理八路军伤员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的刘胡兰;从把拥军作为事业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淑芬,到建立“老兵大院”照顾功勋老兵的“新时代拥军模范”张凤英……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我军衣食之源、力量之本,而且是生存发展最坚实的依托。

人民军队打胜仗的强大靠山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构筑起抵御艰难险阻的铜墙铁壁、激发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形成人民战争汪洋大海,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所吓倒。

敢打必胜的力量之源。人民战争的奥秘之处在于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凝聚成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从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再到抗美援朝“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正是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才使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据统计,仅淮海战役,支援我军作战的民工就达540多万,它生动诠释了“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军地紧密携手、苦练打赢,军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加速形成。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国双拥办第一时间转为“支前办”,迅速兴起支援抗疫部队热潮。实践证明,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是我军的最大底气、最牢根基。

制胜强敌的智慧之基。毛泽东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人民军队之所以称之为人民军队,不仅在于作战力量来自人民,还在于斗争智慧源自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放异彩的游击战战法,最初就来自根据地革命群众的实践创造。鄂西根据地坚持“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作战方法;红五军运用的是“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的战术。毛泽东、朱德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原则。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新的主力军。只有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中汲取智慧的灵感,才能成为无敌之师。

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克劳塞维茨说,“如果把物质的原因和结果比作刀柄,那么精神的原因和结果就是锋利的刀刃。”狭路相逢勇者胜,从长远看精神的力量总能征服利剑,而精神的力量根本来自为民请命、为民而战的崇高使命。回顾历史,我军总能从“为了人民解放、为了新中国成立、为了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中,焕发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强大战斗力。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方志敏,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威逼利诱,坚持以笔作枪,写出彰显我党我军坚不可摧强大精神支柱的《可爱的中国》;被誉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铮铮誓言;支撑“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在边境冲突中英勇战斗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是对祖国“清澈的爱”。

人民军队迈向世界一流的坚强支撑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牵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坚持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画出军民一家最大同心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战略举措。当前,根植于现代信息化社会深厚土壤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融合,形成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军事发展格局。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地军民合作来赢得发展优势。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军事革命浪潮,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借鉴世界强国推进军事革命的先进经验,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不断推进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

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内在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以劣胜优,根本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打败了国内外异常凶恶的敌人,赢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虽然战争形态已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进,战争的制胜机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规律没有改变。现代战争所高度依赖的科学技术蕴藏在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中,打赢高科技战争的巨大物质消耗只能依靠人民群众来提供,民心向背仍然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胜负。人民永远是我军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任何时候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必须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将人民群众中蕴含的巨大政治力和战争力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转换为打赢战争的潜力,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破解强军兴军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前进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挑战,无论是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还是研究解决发展前进中的新问题,一刻也离不开军政军民的团结奋斗。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军民齐心方能赢得发展主动权;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国防科技重大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实质性推进军事管理革命,都需要举全国之力从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支援,群策群力攻坚克难解决矛盾问题。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军地军民同心同德并肩作战,才能在世界军事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