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翠娥,今年93岁。我家出了3个红军,丈夫是抗战老兵。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这个想法更为强烈……”近日,93岁的“红色讲解员”林翠娥,再次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过去的38年间,她守护着中共浙皖特委旧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英雄事迹,让曾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七月初七天,打进开化县,打得反动躲一边,侥险真侥险……红军真正好,打的是土豪……”初夏的浙江省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福岭山,花繁草长,绿树成荫。坐落山间的中共浙皖特委旧址,慕名而来的党员干部、民兵骨干齐聚一堂,聆听林翠娥的讲解。
“这是我的家,我结婚时就住在这里。”林翠娥说。这座木结构老宅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墙上“红军政宣”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走进厅堂,正上方挂着浙江省委原书记铁瑛所书“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牌匾,下方悬挂着赵礼生和邱老金两位革命先烈的画像。
1936年4月,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由长虹乡库坑村转移到何田乡福岭山,由此拉开福岭山革命斗争序曲。1936年7月,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以及熊刚、刘毓标率皖浙赣独立团从休宁石屋坑、里广山来到福岭山。同年8月13日,中共浙皖特委在福岭山成立,这是浙西衢州地区第一个地市级党组织。
1953年,25岁的林翠娥与从部队复员、在邮电所工作的江光银结为夫妻,从此留在福岭山。
中共浙皖特委的办公场所,就曾设在林翠娥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宅。林翠娥家兄弟亲戚10余人曾同住于此,后来相继搬走,只剩下夫妻二人。1983年,开化县民政部门前来考察老宅,欲恢复中共浙皖特委旧址。林翠娥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把房子捐给国家,并主动申请继续留在老宅中看护。自此,她成为义务讲解员,一讲就是38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守宅奶奶”。
“我听婆婆讲,红军每次来,住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来了就走,有的住上半个月。婆婆给他们熬鱼汤,帮他们疗伤,他们也经常帮百姓挑水、砍柴。婆婆常说,红军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讲到动情处,老人的声音高亢起来。
屋旁山脚处至今留有红军避险时的“红军洞”。林翠娥家中还珍藏着红军用过的老物件——草鞋耙、竹筒、木板床……如今,这些已经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
“这里是我的家,只要我还讲得动,就会一直讲下去。”对林翠娥而言,守在这里,不单单是守住那一段传承不息的红色记忆,更是守住自己的那份精神信仰。
图为林翠娥在入党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余红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