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身在防空洞,心系千万家

——记北京西城展览路人防志愿者应急通信队


■白建刚 魏 鑫 本报记者 贾 勇

“五一”前夕,海拔1200多米的京西妙峰山顶,迎来一支携带各类通信器材的队伍。无论是架设电台天线,还是与山外人员互联互通,这支队伍都展现出十足的“专业范儿”。

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支志愿者队伍,名称叫北京西城展览路人防志愿者应急通信队。“从四处‘打游击’到成建制拉练,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防部门的大力支持。”回顾通信队成立近6年来的历程,专职副队长张宝生深有感触地说。

(一)

2015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20多名无线电爱好者自发组成了一支队伍。然而,没多久由于找不到存放器材和人员集合的固定场所,活动一度中断。2018年5月,他们偶然参加西城区人防办组织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专业的器材、娴熟的动作、热情的态度吸引了大批市民,也获得该区人防办领导的好评。

了解他们的困难后,西城区人防办主动为其提供一处地下人防工程作为活动场所。有了“根据地”,不再“打游击”,这支队伍便在防空洞里“安了家”。

晚春时节,记者走进这处位于展览路新华里社区的地下人防工程:外厅是长沙发和茶几,中厅是会议桌,内厅是整齐排列着各种电台的仓库,各类证书、锦旗、照片在各厅内摆放得错落有序。

一张注有不少标记的世界地图,以及图边印有各国风光的卡片引人注目。“一些队员通过电台与全球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互联互通,图上的标注就是对方的地址。”张宝生介绍说,实现联通的双方人员互邮卡片,以作为证明和纪念。

(二)

与大洋彼岸都能互通互联,近距离通信自然不在话下。近年来,这支队伍自觉承担起运用电台联通社区的任务,使展览路街道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凭借保底通信手段、实现社区之间互联互通的街道。

“我们的任务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需要疏散转移社区居民时,能够为指挥员、救援队伍义务提供通信保障,而且这种保障方式无需借助平时的通信网络。”该队副队长张魏宁指着一摞证书告诉记者,队员都是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人人持有国家颁发的电台操作执照,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台。

尽管已经熟能生巧,甚至可与全球同行比拼切磋,但他们仍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周五晚八时,该队骨干组织大家运用无线电台互联互通,并总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活动,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这处地下空间便成为通信队讲评工作、部署任务的指挥部。

(三)

从2019年起,展览路街道人防科负责人开始兼任该队队长,在加强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带领大家积极完成急难任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展览路街道各社区紧急设立哨卡。队员们将自费购置的手持电台提供给哨卡值勤人员,作为紧急联络工具。“手持电台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在与上级联系的同时,还能同步了解相邻社区的情况。”回顾这段经历,新华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克功记忆犹新。

执勤人员需要帐篷保障,但很多居民没搭过、不会搭。从大年初二开始,该队派出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帮助居民搭建帐篷,一鼓作气搭起60多顶,解了燃眉之急。

2021年1月初,为保障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尽快展开,队长陈越英带领一批队员再次义务加入搭建帐篷的行列,冒着严寒奋战在北京展览馆南广场上。听说人手不够,李岩光等3名队员从郊区赶来助阵,最终大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随后,该队每天派出5名队员,义务帮助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一天下来,队员们冻得手脚冰凉,有的嗓子都喊哑了,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

“提供通信保障,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水平;服务疫情防控,则锤炼了他们的战斗作风。”谈到该队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西城区人防办的同志给予充分肯定。

“我们的指令往往从地下工程发出,可以联通到山顶、楼顶,乃至各个角落。”经过在妙峰山的集训,队员们士气更加高涨,纷纷表示: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将勇敢地往前冲。

编后短评    ■王占明

给志愿者多些掌声

截至去年底,我国实名志愿者人数达到1.92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历次抢险救灾中,广大志愿者向险而行、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在抗大灾、抢大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预见,他们凭借自身过硬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和团队精神,必将在未来应战动员、应急动员中一展身手。

正如部队打仗需要保障一样,志愿者投身服务行动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只有主管部门做到使用与支持并重、管理与关爱同行,志愿者心中的热情之火才会越燃越旺,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才会越来越多。

让我们给志愿者多些掌声,让奉献者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前行动力越来越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