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穷寇勿迫

缓行讨羌与滇南战役


■周家俊 邓 威

1950年2月,解放军南下追歼残敌

原 典

《百战奇略》穷战篇原文为: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孙子兵法·军争篇》)曰:“穷寇勿迫。”

穷战篇认为,大凡作战之时,倘若兵力上我多敌少,敌人必然畏惧我军强大阵势,不敢与我军交战而撤退。对于不战而逃之敌,不要贸然追击,因为敌方被逼到绝境,可能会殊死一搏,反而于我不利。应当调整兵力,有条不紊地追击敌人,才能稳操胜券。正如兵法所说:“对于处境危困、准备拼死一战的敌人,不能逼迫得太急。”

战 例

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61年),名将赵充国奉命讨伐先零羌(西羌族部落之一)。汉军进至羌军驻地时,羌军远远看见汉军声势浩大,便丢弃车辆辎重,打算渡过湟水(黄河上游分支,位于青海东部)向西逃跑。赵充国见状,并未挥师急进,而是率军跟在羌军之后,徐徐追击,最终取得讨羌之战的胜利。

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2月19日,陈赓指挥所部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以及第四野战军第38军2个师、滇桂黔边纵队一部等部队,追歼逃至滇南的国民党第8军、第26军。此役历时55天,我军取得歼敌2.7万余人的重大胜利,生俘敌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及第8军军长曹天戈等人,解放了云南全境。

计谋分析

稳妥行动。穷战之法的精髓,是一个“稳”字。穷战旨在提醒追击一方,应当稳妥审慎地对待退逃之敌,切莫自恃兵力优势而轻举妄动、贪功冒进,避免因激起敌方抵抗意志而自陷危险境地、招致不利后果。赵充国率领汉军缓行追击时,有下属提议加快追击速度。赵充国解释说,慢慢追击身陷危困之敌,敌人会没有顾忌地继续逃走;如果急速追击,则可能逼迫敌人反身搏命。

穷寇勿迫,关键在于拿捏好追击的分寸,即通过稳妥地组织追击行动,不把退逃之敌逼到绝境,同时使敌人的退逃行动始终处于我方掌控之中,从而保证追击任务完成。滇南战役期间,按照毛主席“不可向其后尾威胁或追击,以免该敌过早退入越南”的指示,陈赓将我军参战力量编成左、中、右3路部队。3路部队在战斗中,没有对敌尾随紧跟、步步紧逼,而是采取大胆迂回、“先兜后歼”的方式,成功阻止敌军越境逃往越南、缅甸的企图,基本实现了全歼敌军于国境线内的要求。

积极攻心。运用穷战之法,需要兼顾兵战与心战的关系。追击一方在依托自身优势兵力、稳妥掌控追击节奏的基础上,应通过对敌形成兵力压倒态势,使敌方人员心理上产生强烈的紧张感、焦虑感与危机感,从而扰乱敌方心志、搅乱敌方行动。羌军在退逃途中所经道路地形险要狭窄,因此行动速度较为缓慢。赵充国率领汉军在其后慢慢跟随,让羌军急于奔逃,没有停顿休整的时机。这使羌军在争渡湟水时溺亡数百人,汉军大获全胜并缴获大量牲畜与车辆。

穷寇虽然会困兽犹斗,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只要将其心理防线摧毁,其抵抗意志也将随之崩塌。面对滇南敌军企图向南向西分路外逃的情况,陈赓令左路部队沿中越边界前出河口、金平一线,断敌外逃的陆路通道。令中路部队直出蒙自、开远一线,袭占蒙自机场,断敌空中逃路,随后与友邻协同歼灭汤尧兵团。令右路部队由昆明南下阻击西逃之敌,并配合主力作战。1950年1月我军进占河口,敌军惊恐万状,汤尧急令第26军于红河架设浮桥,以便逃跑。但敌军此时已然溃不成军,过桥之时相互推搡、乱作一团,最终被我军歼灭于元江流域。

冷静分析。活用穷战之法,不能机械教条,不能一概主张对穷寇不予紧逼,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在认识到穷寇勿迫、稳妥应对的同时,应辩证看待穷寇的不同情况。穷寇,有的是避战逃命之敌,有的是蓄势再战之敌,还有的是佯退诱骗之敌。尤其是面对主动退却之敌时,追击一方更要格外留意,冷静分析敌方意图,摸清敌方是为保存实力、以图后计,还是在玩“孙膑减灶骗庞涓”的伎俩,防止贸然追击而正中敌方下怀。赵充国之所以缓行追击,也是因为道路险要狭窄,不利于汉军大兵团作战,而羌军更加熟悉地形,极有可能佯装溃逃、设伏阻击。

另一方面,在察明敌情、稳步追击的同时,需充分认清快速决断、速决歼敌的重要性。穷寇勿追不是穷寇不追,缓行追击也不等于缓慢追击。穷战讲的是不能贸然追击,与快速追击并不对立。追击一方如果掌握充足胜算,应当迅速展开对穷寇的追歼行动,防止贻误战机,并力求达成有利态势、加快作战进程。为切断滇南之敌外逃通道,我军一边快速突进,抢先攻占通往越南要道上的重镇河口,一边绕过敌方警戒部队,直插蒙自夺取机场,对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完全掌握了滇南战役的主动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