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们是“被需要的人”


■本报记者 何武涛

又是一年谷雨季。英雄之城,绿水满江,人如潮涌。

一位朋友说,每个中国人的抗疫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让人感动的,除了频频见诸媒体的院士、护士、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凡人小事。

在疫情紧急的“至暗时刻”,有位武汉市民说得很贴切:“全武汉都在渡劫,有10万人在努力活下来,有10万人在累死累活帮我们活下去。还有800多万人忍住一动不动,这也是一种战斗。”

不处围城,很难尽知身处风暴眼的人民的惶恐、焦虑和不安;事非经过,也无法真正体会大疫之下的奉献与勇气。所有付出的背后,似乎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推着他们去做某一件事。

疫情发生后,我的每一次采访都是在感动中完成的。

“疫线摆渡人”基干民兵赵小雷,每天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疑似患者送到隔离点和医院。采访时我问他: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干这份与自己不相干的活?电话的那头,赵小雷憨憨一笑,他给出的理由极其简单:就是觉得有人可能需要我,所以我就去了。

那天,“抗癌老兵”唐光友走了。为给医院省出一个床位,病危的老人选择在家疗养,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住院。临终前,他还将最后一笔捐款捐给抗疫一线,并立下遗嘱把遗体捐给医学机构研究。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如此豁达?在唐光友家中,看完老人生前的日记,我仿佛得到了答案。唐光友的女儿唐建辉说:“父亲总认为,别人比他更需要这些,所以他就这么做了。”

疫情最严峻的那几天,我联系湖北电视台去一线采访。记者邱惠给我发来一段令人心酸的语音:“刚刚从一线回来的同事,已有好几个人接连出现被感染的症状。对这个充满未知的病毒,每个人心里都很害怕,但即便是这样,只要抗疫一线有需要,我们肯定会有人顶上。”

世间哪有那么多神奇的“魔力”,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人的人性本能释放和使命责任使然。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大多数人而言,“被需要”这个理由虽然简单,却已经足够充分。

因为长期在外采访,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从家里搬到办公室。同在一个院子,两个月没有回家一次。那天,女儿问我,待在办公室闷不闷?我说,当有人需要你去付出,再闷也是幸福的。

电影《无问西东》有句话说得很好:“这个时代缺的向来不是聪慧卓越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个世界并不缺少你我,但你我都应该是那个被需要的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这种精神引领人昂扬向上,感召人发愤图强,激励人勇毅前行。被国家需要、被社会需要,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必将激励我们风雨无惧、砥砺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