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用英雄情怀砺今朝风骨


■辽宁省丹东军分区政委 李 军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把官兵带得很有血性,把部队带得虎虎生威。”这不仅是对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要求,也是对民兵队伍的要求。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履行职能使命的思想基础,是革命队伍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民兵作为国防后备力量,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特殊使命,必须要培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永葆后备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丹东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地和祖国后方基地最前沿,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铸就了“英雄城市”的美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有两万多名青年踊跃参军,数万名民工奔赴前线,丹东人民义务献血58万毫升、捐献96亿元(旧币)支援战争,全市3万多名妇女为志愿军官兵做鞋38万8千多双、大衣1万多件、棉被3万多床,共涌现出各类英模人物2000多人。

岁月逐渐抚平了战争的创伤,但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早已融入丹东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丹东军地把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与培育民兵战斗精神结合起来,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为主线,让一个个英雄形象走进民兵视野,一个个英雄故事深扎民兵心田,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近年来,丹东市组织党史军史专家,全面摸排、整理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百余处,在这些遗址遗迹上建起多个党性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民兵党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民兵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出版《抗美援朝丹东遗址寻踪》《抗美援朝11杰》等10余部书籍,组织《烽烟滚滚唱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事迹专题展》和《震撼世界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专题展》等专题展览10余次,用英雄情怀激发民兵强军热情。如今,精心构建的党性教育基地,已成为民兵开展党史军史教育的大课堂。

图①:丹东市组织“鸭绿江畔党旗红”活动,抗美援朝老兵参观鸭绿江断桥,回忆峥嵘岁月。田云鹏摄

图②:丹东军分区组织军地代表来到元宝区烈士陵园,为3座零散烈士墓举行集中迁移安葬仪式。张 波摄

图③: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学生看望抗美援朝老战士丁宝鉴,听老英雄讲战斗故事。安晓琳摄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