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北约欲脱身,阿富汗前景不明


■董一凡

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5月1日开始撤离。同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部队将与美军步调一致,9月11日前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战争的硝烟已弥漫20年。2003年,在西方国家倡导下,北约全面接管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以“维和”名义介入阿富汗,成为阿富汗冲突的直接参与方。北约此时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有多方面考量。

首先,“清盘”阿富汗战场“负资产”。自北约部队进入阿富汗,便陷入战争泥潭。截至2019年9月,北约部队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近3500人,阿富汗军民死伤和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阿富汗战争还引起难民移民及恐怖主义回流等问题。因此,北约撤军决定更多源于西方国家国内政治与经济状况考量。

其次,因战略调整急于脱身。阿富汗战争是北约跨出传统欧洲防区的第一场战争,标志着北约由“大西洋化”向“全球化”转型的开始。近年来,北约持续推进“战略转向”。乌克兰危机使北约将战略重心从反恐和干涉欧洲周边事务转向应对俄罗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对接。北约此次欲从阿富汗撤出军事和政治资源,集中精力应对“全球威胁”,以实现“大国竞争”背景下的战略利益。

再次,配合美国,显示盟友“步调一致”。拜登政府上台后致力于修复美欧关系,在撤军过程之中更加重视与北约盟友进行沟通,凸显其重返国际机制的外交理念。北约在美国决定撤军后宣布同美国“共进退”,意在加强北约国家的政治协调及决策能力,给北约组织、美国盟友体系及摇摇欲坠的跨大西洋关系安上“心脏起搏器”。

以“维和”之名进入阿富汗的北约部队,至今无法为阿富汗带来和平稳定。20年来,阿富汗始终在黑暗中摸索,恐怖极端主义死而不僵,“基地”“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甚至将其视作保存“火种”的避风港。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远未实现和解,阿富汗民众始终无法认同西方部队的军事行动。如今,北约要从阿富汗的“泥潭”脱身,恐将使动荡重新向周边乃至全球扩散。

北约军事存在的削弱将使阿富汗出现政治和军事真空,阿富汗政治和解和国家建构进程的脆弱平衡或被打破,塔利班将迎来军事冒进的“战略机遇”,同时各方政治和军事势力也将乘机介入,“中南亚十字路口”恐将出现更复杂的博弈态势。可以预见,未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将再次反弹,局面将更为混乱。混乱和动荡将导致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出现短暂震动,阿富汗的曙光将更加遥遥无期。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