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描写新时代新兵连故事的长篇小说,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有25年从军经历的作者北乔,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常言道:“讲故事的人就是故事本身。”《新兵》既是北乔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一部青年人的青春备忘录。不只是当过兵的人,多数人都能在《新兵》中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人,找到那似曾熟悉的感觉。
“新兵连的魔性在于,几乎人人诅咒新兵连,一旦离开了,留恋却随着时光的流逝日益茁壮成长,但真让他们再回到新兵连,又没有几个乐意的。”这就像高考。高三那年,在很多人的回忆中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都会怀念高三、怀念每天满满当当的复习、怀念那时颇有吃苦精神的自己,但是让你再去读一次高三,是没有几个人乐意的。
《新兵》中人物的出场洒脱干练,毫不拖泥带水。最先出场的人物是吴加林,高中毕业,自己的零食从来不与大家分享,但瓜分白小柱零食的时候绝不手软,甚至趁人不注意多拿多占。有过集体生活的人,似乎都遇到过一个有点爱占小便宜的“吴加林”。
唐志刚铁了心要去当兵,到了部队也下定决心好好干,每天清晨的一把扫帚成了他在新兵连的标志,叠被子、训练都不甘人后,很在意光荣榜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在他看来,当兵,就要当个好兵,就要尽心尽力地干,表现出色,受到表扬,才算个好兵。唐志刚开始时为求表现用力过猛,闹了不少笑话,向正在厕所蹲坑的大队长问好,扫地时远远看见指导员便扔下扫把跑去敬礼,在队列里向下达课目的值班员回礼。唐志刚表面看起来有点憨,但其实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后来,我们看到唐志刚担任支队长的描述,想来他也是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好兵。
贾海涛与唐志刚同乡,两人因打篮球而“结仇”,后来逐渐放下嫌隙。贾海涛两年后离开了部队。关于他的去向,作者没有明确描述,或许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考上了警校。贾海涛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充分意识到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拼杀的实力之源是知识,并为之积极准备着。贾海涛是一个孤儿,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战友们集体为他过生日让他动容。在新兵连的那个生日,他将终生难忘。
陶有财,人如其名,当兵前已经跟着父亲在商场摸爬滚打数年,是见过世面的人,有着商人的精明。他让炊事员帮忙买两条烟,而回报就是其中的一条。他出手很大方,这种大方是以他家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的。
白小柱的出场颇有悬念。一辆黑色轿车把他送到了营区,可以说,他是在新兵们充血的眼神和班长的不屑中出场的。但他还是有能耐,半天就让大家对他由讨厌到喜欢。白小柱没架子,家里送来好吃的,都和大家分享,不娇气不做作,因此拥有好人缘。
章大强,大高个儿,为人直率,有武术功底,球技不错,粗中有细。
“对于军人而言,新兵连充满魔性。老百姓与军人之间隔着一条河,新兵连是一座飞架两岸的桥。”之所以对《新兵》感兴趣,一是我从小就有绿色军营的梦想,二是与两个人有关。
一个是曾经穿过军装的表哥,在《新兵》中,我从贾海涛、白小柱身上看到了他的身影。在姑父突发脑溢血去世后,表哥在亲戚的指导下当了兵。他在信中说:“我不因为自己没有父亲而感到自卑,也不因为有亲戚在部队而感到骄傲。”那时他和我现在的表嫂已经订婚。在写给表嫂的信中他说:“我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你。”表哥对表嫂的思念,或许与夏奇寒对女朋友的思念、与贾海涛对凤玲的思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与《新兵》有关的另一个人,是我的大学室友。她在和我们一起读完大一后,毅然响应国家的号召,选择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或许很多人都对绿色军营有过憧憬,而她绝对是比较痴迷的一个,经常在深夜不睡觉看军旅题材电视剧。她入伍离开的时候,我们宿舍集体把她送上开往西藏的列车。部队通话时间是有限制的,她有时会与宿舍的同学来个集体通话,也给我们写过信,还寄过西藏嚼劲十足的牛肉干。她说在部队时常会想起我们;她说当兵后会瘦成一道闪电是骗人的,因为她胖了;她说部队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甚至有些枯燥和乏味。她跟我们分享第一次射击时的紧张,也跟我们诉说最初的孤寂和迷茫。她的这些感受,在阅读《新兵》的过程中,我分明又体验到几分。
每一个当兵的人,自从走进营区、穿上军装,便开始了自我修炼。正如作者所言,“表面上看,我的军旅生活和写作都与战争无关,都是日常营区里的兵家常事。但我不仅是与当代军人的生活对接,更是试图抵达军人内心的真实。”《新兵》作为一部军旅题材长篇小说,在细节处见生活,于温情中见思想。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叙述温和,人物对话简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们看到了新兵真实的生活和训练场景,让很多人能从中找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