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近日宣布,澳政府拟斥资10亿澳元(1澳元约合5.01元人民币)与美国联合研发制导导弹,在提升澳国防能力的同时,增加国防技术岗位就业机会。
强调“自主权”
莫里森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武器装备自主权”至关重要。澳国防部将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运营一家新企业,加快自身导弹制造发展计划。澳之所以将“武器装备自主权”列为国防建设优先事项,主要基于以下3点考量。
首先,补齐澳国产制导导弹领域短板。据美媒披露,澳已数十年未制造过先进导弹,主要依靠进口满足防务需求。澳战略政策研究所预计,如澳继续依赖进口,未来20年至少需花费1000亿澳元采购导弹和制导武器。而在澳领土联合研发,可填补其在导弹制造领域的战略空白。
其次,保障国防供应链,改善军工企业就业形势。在澳方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武器装备自主权”提升,将在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为澳军事行动提供装备保障。军工企业就业方面,澳国防工业部部长普赖斯表示,制造国产导弹将创造约2000个就业岗位。
再次,推动军工产品出口,重塑国际竞争力。2018年,澳政府发布新国防出口战略,计划10年内投入2000亿澳元扶持本土军工产业建设,力争2028年前将军工产业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型产业。澳希望借助国产制导导弹,跻身全球10大国防出口国。
另有所图
近年来,澳美军事同盟不断深化,两国的同盟关系一直是澳防务政策的基石。外媒分析,澳此次与美联合制造导弹的真正意图绕不开亚太地区。
对澳方来说,澳在《2020年国防战略更新》中,明确亚太地区是未来国防规划重点方向,拟在未来10年投入2700亿澳元,以应对亚太地区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通过合作研发进攻型打击装备,国防建设重点由本土防御型向亚太地区拓展的进攻型转变。此次合作是其强化防务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此前一系列强化亚太地区军事战略地位的延续动作。
对美方来说,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两国的同盟关系,使澳成为美落实“印太战略”构想,完善地区军力部署不可或缺的“棋子”。
然而,澳国家经济自2020年疲态尽显,对其研发先进武器造成较大财政掣肘。此外,澳自身尚不成熟的技术条件,极可能使其在与美方的防务合作中形成单向依赖。澳以地区局势紧张为借口,追随美军事战略调整、扩充军备的做法,不但将削弱自身安全政策的自主性,还将危及地区战略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