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作用,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状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其绽放出时代光芒。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文物见证革命历程,固化着党史军史,是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芒,其前提条件是要保护好革命文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全力摸清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及时组织革命文物的甄别鉴定,根据文物的稀缺性、重要性,建立档案名录;对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跨越足迹,要及时做好修缮维护工作;对口述历史资料,要适时抢救保护。对具体实物类可移动革命文物,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保护修复,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芒,就要充实革命文物。目前,一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中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陈列存在内容相近、展品较少等问题,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观众参与性、体验性不佳,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就需要不断充实革命文物数量,加强革命史实研究和革命文物价值挖掘,让文物相互关联,相互映衬,串联起革命战争年代感人的红色故事,以满足人们对革命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全面了解的需求。只有承载着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革命故事的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才能增强革命文物的感召力,真正从心灵上触动人、情感上打动人、思想上教育人。各地革命文物单位应广泛挖掘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人士等力量,积极寻找革命文物线索,开展文物征集,不断丰富充实革命文物。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芒,就要创新宣讲方式。历史和革命文物都是静态存在的。当前,无论是革命旧址的场景复原,还是馆内展厅的陈展,革命文物展示大多是采用展品加说明牌的方式。由于革命文物本身观赏性有限,在没有讲解员讲解的情况下,容易使观众产生困倦和乏味情绪。为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全方位宣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通过微展览、微访谈、微视频和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平台,强化对革命文物的介绍,还原革命历史,让观众感同身受;深入挖掘、整理红色革命史料,创作红色文艺精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努力把革命文物点建设成为文化殿堂、生态景区和精神家园。比如,延安革命纪念馆就从馆内藏品中遴选100件珍贵革命文物,精心制作出百集系列红故事“延安·延安”短视频,讲述了一张黑漆斑驳的小炕桌是如何承载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一架毫不起眼的假机枪是如何在战争中迷惑敌人并立下赫赫战功,一把锋利的老镢头是如何将“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每集讲述一件革命文物的背景、历史、文化、来历和文物背后所涉及的人物与故事;每集短视频的播出时长约为5到8分钟,由讲解员讲述、旁白与文物、文献、图片、原始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深受观众喜爱。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芒,就要搞好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好革命文物,不仅能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还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等途径实现“二次传播”。在曲折漫长、艰苦卓绝、异常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革命者留下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半支长枪、一把标枪、一支钢笔、一个烟袋……这一件件文物蕴含无数革命者舍生忘死、尽忠报国的赤诚之心,是激励后人立志报国、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等革命文物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利用好这些革命遗址、遗迹等,推出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可以大幅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2019年暑期,全国超过1亿人次前往红色旅游目的地,其中“85后”游客的占比最高;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6.6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1.9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面对年轻消费者,红色旅游产品需要注重加强现场体验感和时代感,善于借助“互联网+”,引入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使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