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3月16日至19日,全国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业务培训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参与其中,这句古语不禁涌上心头。恰似春天拔节成长的苗木,近年来我国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工作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令人鼓舞,变化的过程耐人寻味。
从零敲碎打到形成体系——
新版指标让供需双方紧密衔接
经济社会包罗万象,各类资源林林总总,统计什么、不统计什么,必须有个规范。指标体系就是潜力统计调查的基本遵循。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新版指标体系,试用新版潜力信息系统。
在学习和试用过程中,一些长期从事潜力统计调查工作的人员不无感慨地说,过去以填报表格为主,表格内容之间少有关联,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印象,既不好切入,又难以深入;新版指标体系囊括一套潜力指标、一套指标解释、一套数据来源表、一套潜力报表,体系化的特点十分明显。
对此,军委国防动员部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肖楠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往油料保障一项只注重统计加油站的储油量,而储油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数据不够稳定;现在添加炼油厂这项指标,一下子牵住了一个时期油料保障能力统计的“牛鼻子”:不仅统计炼油厂的日常产能,而且调查该厂的转扩产能力,统计调查的链条大大延长。
军地油料保障统计指标不尽相同,新版指标以参照地方行业标准为主,并明确了军地指标互相转换的方法。像油料保障一样,新版指标中31.8%的内容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设置。
“地方统计指标较为成熟,最大程度地参照地方标准实施统计,不仅能够减少工作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准确率。”参与新版指标编修的安徽省绩溪县人武部副部长周章海介绍说,对于没有纳入地方统计体系特别是专业性强、容易产生歧义的指标,新版指标体系专门进行“精准释义”,让填报人员一看就明白,拿过来就能用。
以往潜力统计调查往往是从上至下逐级下达任务,导致条块分割,基层填报数据人员成了各管一段的“铁路警察”——各市铁路里程加起来大于或小于全省里程等类似现象时有发生。
新版指标体系区分中央国家机关、省以下两个层级,明确了每一类数据的来源渠道,凡适宜由国家部委、行业系统单位、中央企业统计调查的任务,不再向下分解,形成了与各单位自身职能相适应的责任分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数据错误率。
上下责任要分清,左右协调要到位。比如,一个地区通用航空机场的数量,交通运输部门不一定掌握全,因为这类机场的审批权限在发改部门。据此,新版指标体系明确:此类数据由发改部门提供,让各单位省去不少周折。
“新版指标体系受到军地双方的普遍欢迎。”海南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刘强说,新版指标体系大幅度删减社会拥有量大、无需国家调配即可征用的潜力项目,让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与支援保障打仗密切相关的资源统计上。
某战区动员局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刘柱告诉记者,通过与省军区系统对接,他发现今年该战区提出的多项潜力需求,均可按照新版指标体系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无需像往年一样增加新的指标。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信息系统,都难以一步到位,今后要在广泛征求意见中滚动修订完善,使其进一步适应战场需求。”军委国防动员部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从各自为战到科学规范——
部队需求提报逐步走向正轨
“需求来自部队,标准衔接地方”是新版指标体系编修的基本原则。编修专班历时两年半的时间,深入走访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部门,将收集到的4400余条需求与40余家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对接,构建起衔接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的指标体系。
部队提需求,是国防动员工作的牵引。培训期间,有关部队需求提报的话题随处可闻:有的单位分不清军事需求与动员需求的区别,把部队内部可以调配解决的问题抛向动员部门;有的单位片面认为提报需求“多多益善”,一味贪大求全,某战区在一次演习前收集动员需求,无效需求竟然占到一半以上……
“要想让部队愿提需求、提准需求,不仅要让其清楚有什么,而且要让其清楚能不能用得上。”按照这一思路,从2018年起,军委国防动员部组织各战区动员部门面对面审核辖区潜力,并同步提出需求清单。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立起为战服务的鲜明导向,一方面可以让战区业务部门了解相关地方资源有哪些、在哪里、有多少等基本情况。”军委国防动员部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在军委国防动员部的支持和配合下,战区这一动员潜力的重要用户,开始在规范部队需求提报上积极探索。
——制定《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暂时规定》和《国防动员需求目录》,明确需求提报对接的责任主体、任务分工、提报流程和对接方法等,努力打通供需双方的链路。某战区连续2次组织各大单位和机关开展动员需求工作培训,不断提高需求提报的意识和能力。
——各战区普遍将动员需求提报论证纳入联合作战筹划,在组织重大演训活动时,按照规范程序,组织部队提报需求。某战区研发动员需求数据整编软件,进一步促进了需求提报论证工作。
——某战区成立需求提报专班,通过将新质动员力量纳入演练方案,配套测算相关需求,提升新质动员潜力对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
“部队提报需求的末端在哪里?需求最终由哪一级进行汇总……”某战区动员局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姜镇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参训人员的深入思考。大家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共识:只要深入推进部队实战化训练,动员需求“迷雾”必将廓清,潜力统计调查的指向性必将进一步明确。
从数百项到万余项——
重点潜力在核查中快速增长
这次培训还有一项“重头戏”:对重点潜力现地核查成果进行集中会审。“所谓重点潜力,就是依据战区需求确定的优质潜力。一旦需要,重点潜力往往首先动员、最先保障战场。” 军委国防动员部信息中心某室主任陈国升介绍说,去年8月,全国登记在册的重点潜力仅有数百项,目前已增长到万余项。
“动员潜力成千上万,不可能全部拿过来就能用。”为解决潜力使用“无从下口”的问题,去年初,南部战区动员部门从潜力数据库中遴选出一批优质潜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打包成册,成为辅助动员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军委国防动员部的推动下,各战区开始遴选辖区的重点潜力。
“既然最先保障战场,必须认真核查。”浙江省军区动员局参谋朱昱昊告诉记者,重点潜力核查既要查清楚有多大动员能力,又要查清楚形成这种能力需要多长时间,防止因打不够提前量而耽误事。
他举了一个例子:某地上报一家医院腾空30%床位的时间为1天,经与医院人员对接,朱昱昊发现该院住院治疗的周期为6天,腾空30%床位的时间约为2天。以此类推,他重新拟订了该类医院动员保障方案。
核查中,工商联、征信机构、企业协会都成为动员部门征求意见的对象。一些单位坚持宁缺毋滥。比如,云南省国动委最初确定的重点潜力单位为560家,经过去粗取精、优中选优,最后保留下来的只有108家。“我们要确保关键时刻每一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云南省军区动员局参谋覃立鹏说。
落实一项需求往往需要几种资源。一些单位在核查中顺藤摸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重点潜力单位名单拉长。内蒙古自治区国动委最初确定的重点潜力单位为110家,经过国动委专业办推荐、各方面交叉印证,最终增长为770家。通过采取类似方法,山东省国动委确定的数量超过2000家,居全国第一。
“量,反映战略储备和持久动员能力;质,体现潜力底数和动员效能。”山东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刘辉认为,只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才能发挥出动员潜力的综合效益,使之既能应对当务之急,又能服务长远战备。
从罗列数据到作出定论——
分析报告的价值越来越大
很多人想不到,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一个特殊的“诸葛亮会”——研究潜力分析报告怎么写。
“千辛万苦的统计调查工作,最终得出的是一个结论:动员潜力能够保障部队什么行动?”军委国防动员部动员征集局副局长余伟联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指挥员的选项不止一个,国防动员席位的建议能否被采纳,分析报告往往发挥着“一文定乾坤”的作用。
由于是熟悉而没有定论的话题,大家饶有兴趣、讨论热烈。思想共识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分析报告既要用数据说话,又不能一味地罗列数据,而应从数据中推导结论,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对已知行动保障能力进行测算,又要研判未来行动可能产生的保障需求……
如何清晰阐述潜力产生的实际保障能力,成为讨论中的一个焦点。尽管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认可一个观点:必须注明潜力转化的具体时间,不能等仗打完了才姗姗来迟。
“国防动员使用的当口,是在部队保障问题通过内部调配无法解决的时候。”战区、省军区系统的同志普遍认为,为弥补部队保障的短板弱项,应当尽可能地把动员潜力的“菜单”写全写清,为部队“点菜”提供更多的选项。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分析报告变得长篇累牍呢?大家研究出一个解决办法:将报告分为主体和附件两部分,主体以下结论为主,附件通过数据和事例支撑主体部分的结论,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经过集思广益,动员潜力分析报告的范本新鲜出炉。“经过规范的潜力使用‘说明书’,将更利于潜力资源进入联战联保链条。”手捧分析报告范本,参训人员信心满满地说。
图①:3月16日至19日,军委国防动员部在湖北武汉举行全国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业务培训。图为参训人员练习新版潜力信息系统。弓晋平摄
3月下旬以来,各省(区、市)充分借鉴全国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业务培训成果,组织开展本区域业务培训。图②:内蒙古军区动员局参谋魏荣峰(右二)为参训人员辅导新版潜力指标体系。图③:广东省军区数据信息室工程师吴涛(右二)指导统计调查人员安装运用新版潜力信息系统。戴楠楠、黄 海摄
图④:近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大力推动潜力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图为3月18日,参加培训人员观摩湖北省军区潜力统计调查信息化成果。曹习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