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江西省军区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活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与革命先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家书,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向后人诉说着革命者的精神和信仰。

革命后代寄出的封封“回信”,饱含着亲人的追思,向先烈汇报了新时代的发展和成就。

清明前夕,江西省军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写给亲人、朋友、组织的家书为切入点,邀请烈士后代或相关人士与省军区官兵一起走进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诵读红色家书,与革命先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封“宣誓书”,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

“爷爷,在您事迹的感召下,您的曾孙贺继文、贺继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3月29日,农民党员贺页朵的孙子贺佐武和江西省吉安军分区的官兵一起,来到贺页朵墓前祭扫,诵读给革命先辈的“回信”。

“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贺佐武告诉记者,爷爷贺页朵识字不多,他的入党誓词连“严守秘密”都写错了,但他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住址,这在当时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是我爷爷不怕,他说他把个人交给了党。”贺佐武说。

如今,贺页朵的入党誓词珍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祭扫过程中,贺佐武向官兵们讲述誓词背后的故事:贺页朵是江西永新的一个普通农民,十几岁开始在榨油坊工作。1927年,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41岁的他在榨油坊里,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员贺龙雪。从那时起,贺页朵就把榨油坊当作红军的秘密联络点,搜集情报、运送伤病员、转运物资,他还担任了农民协会副主席,参加了红军三打永新和九打吉安的战斗。1931年1月,永新县的中共党组织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

“爷爷的入党誓词已成为我们的传家宝。”贺佐武说,在爷爷事迹的感召下,他们四兄弟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记者了解到,贺页朵的孙子贺佐文在边境作战中英勇殉国,年仅22岁,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功臣。贺佐文牺牲后,全家又将最小的孙子贺佐武送到部队。贺页朵的长孙贺佐才一生行医,救死扶伤。次孙贺佐智热心公益事业,每年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他们三兄弟还以贺页朵的名义建立了助学助教基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给您回信,就是想告诉您,您对党的忠诚我们将一直传承下去。”离开时,贺佐武和官兵们一起承诺。

一封“行军书”,彰显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

“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我没有钱寄回来。”这是中共党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寄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这位堂堂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居然身无分文,连贴补家用都无能为力。

卢德铭,四川省自贡市人。1924年,经孙中山面试、推荐,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在毛泽东、叶挺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当年加入了党组织。1926年革命军北伐,卢德铭随叶挺独立团进发,屡战屡胜,战功卓著。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牺牲在江西省芦溪县,年仅22岁。毛泽东听说卢德铭同志牺牲时,仰天长叹“还我卢德铭!”

为了纪念他,芦溪县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革命陵园,保存着烈士南征北战时期写给家人的部分信件。清明前夕,该县人武部组织官兵、专武干部和民兵来到卢德铭烈士革命陵园,祭扫烈士,重读红色家书。

“如果瑞琴真要等我,则我对她有几点要求: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诵读他写给未婚妻颜瑞琴的家书,大家看到年少的卢德铭打破封建陋俗的果敢;“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少南(注:卢德铭的侄子)。”诵读他在行军过程中的家书,大家感受到铁血男儿的柔情。

“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人武部干事李志钢一直在搜集卢德铭烈士的事迹,他带领大家诵读卢德铭家书同时,也重温了北伐攻打天险汀泗桥和贺胜桥、秋收起义等历史。

“我们将带着您的信仰、追寻着您的足迹,见证中国百年之巨变。也将继续怀着这份信仰,守护祖国的未来。”李志钢在卢德铭烈士墓前朗读了人武部的“回信”。

一名专武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卢德铭在秋收起义受挫、起义部队意见不统一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来源于他对革命与理想的赤胆忠诚,对使命与责任的无畏担当。”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卢德铭烈士的精神承载着历史记忆,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一封“无字书”,见证共产党人的牺牲与奉献

“爷爷,您为国舍家,献身革命,献身理想。奶奶痴情一生,为您守家。”这是陈正烈给爷爷陈毅安的回信。

时间回到1931年3月的一天,湖南省湘阴县一个名叫李志强的女子,接到丈夫陈毅安的来信,然而两张信纸上空无一字!这让李志强伤心欲绝。因为丈夫曾对她讲过,“如果哪天你收到我的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

在收到陈毅安的无字信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志强都不愿相信丈夫已经牺牲。“奶奶不死心,她觉得有可能是个秘信。那两张纸,她托人拿到长沙市去,找冲洗照片的地方对白纸进行技术处理,看会不会有字。但最后发现这确实只是两张普通的信纸。”陈正烈介绍道。

1937年,李志强得到可靠消息,陈毅安1930年已经牺牲了。确定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李志强终身没有再嫁。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陈毅安烈士那样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牺牲奉献一切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让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3月24日,于都县人武部组织正在开展舟艇训练的民兵分队,集中诵读红色家书,部长李章荣将烈士陈毅安的“无字书”故事娓娓道来,并播放其孙子陈正烈的“回信”视频。

陈正烈介绍,在那个动荡的岁月,爷爷和奶奶被迫分离两地,全靠书信往来联系,家里现在还保存有54封书信。陈正烈说:“爷爷的书信既寄托了他与奶奶相濡以沫的感情,比如他在信中说‘你不要时常念着我,你去努力革命工作,你才是真正的爱我。至于我咧,我是永远爱你的’,又记述了他投身革命的艰难历程,今天已成为很重要的史料。比如1927年9月29日爷爷的信中写道‘我昨日到浏阳县之文家市,今日又要到萍乡去’,这成为确定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日期的历史见证。”

一封封感人肺腑的红色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人故事,通过烈士后代的解说,深深震撼着在场人员的心灵。

“红色家书虽无鸿篇巨制的风云激荡,却在质朴真挚的字里行间撼动人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涤荡心灵的思想洗礼、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升华。”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邹铁平说,省军区部队驻守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就要把红色基因种在身体里,通过学党史、悟思想,用担当实干办实事、开新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