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孙梁、张照杰报道:“16年前,年仅19岁、入伍19个月、入党仅16天的年轻战士古怒,巡逻时遭遇泥石流,为救身边战友不幸牺牲……”3月23日,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斗玉边防营一支巡逻队再次出征,途经古怒烈士牺牲地时,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杨祥国饱含深情地讲述英雄事迹,激励官兵扎根雪域高原,坚定戍边信念。这是该军分区因地制宜通过“流动课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
该军分区领导介绍,所属部队点多线长,人员难以集中,有的连队距离市区数百公里,需要驱车两天;有的哨所位于绝壁之上,需要徒步攀登几个小时。为此,他们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利用十八军进藏史、老西藏奋斗史等当地红色资源,随时随地打造教育课堂,推动党史军史学习教育深入官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内容。笔者走访发现,“流动课堂”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没有大把时间,三五分钟不嫌短;没有合适场所,三五平方米不嫌小;人员难以集中,三五个人不嫌少。教育跟着任务走,同步开展“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组织特聘政治教员、典型人物深入一线宣讲辅导、互动交流,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召官兵。
有着“一等功连”荣誉称号的桑垭边防连组织官兵进行30公里徒步行军,途经择绕桥战斗遗址,指导员邓林政带领大家回顾了边境作战时,战斗英雄吴元明坚守择绕桥哨位3天3夜,两次负伤仍然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的事迹。官兵深受感动,“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的铮铮誓言响彻雪海云天。
因地制宜灵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初心使命根植于党员血脉深处,军分区官兵强军固边热情高涨。前不久,驻守在海拔4520米的无名湖哨所一支小分队顶风冒雪开展巡逻。冰天雪地里,4名新战士第一次踏上巡逻路,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一路爬冰卧雪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