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空军实验室宣布“金帐汗国”自主协同攻击炸弹项目完成第二次飞行测试。测试中,一架F-16战斗机投下4枚协同式小直径制导炸弹(CSDB-1)(以下简称CSDB-1炸弹)。这些炸弹在下落过程中构建“弹联网”,自主识别新目标,并根据预设交战规则对目标进行评估和分配,最终完成对4个选定目标的协同打击,标志着该型智能炸弹具备一定自主选择能力。
不断发展的“智能炸弹”
航空炸弹是最古老的机载武器之一。早期的航空炸弹采用“自由落体”方式打击目标,命中率较低。1943年夏,德国“弗里茨”-X滑翔炸弹投入使用。这种炸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依靠弹翼滑翔飞向目标,打击精度明显提升。1943年9月9日,纳粹德国空军轰炸机对投降盟军的意大利舰队进行空袭,先后从6400米高空投下12枚“弗里茨”-X滑翔炸弹,其中2枚准确命中一艘战列舰并将其击沉。这是制导炸弹首次亮相战争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炸弹。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推出采用电视/激光制导的“白眼星”和“宝石路”两款制导炸弹,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同一时期,苏联也推出KAB-500和KAB-1500两款制导炸弹。
海湾战争后,为解决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制导问题,美国研制出JDAM联合直接攻击炸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制导,具备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同一时期,俄罗斯也推出KAB-500S卫星制导炸弹。
在制导技术升级的同时,为提升炸弹射程,各国开始研制滑翔制导炸弹,如美国GBU-15激光制导滑翔炸弹和JDAM-ER增程型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近年来,伴随着炸弹小型化趋势,诸如美国GBU-39小直径制导炸弹(以下简称GBU-39炸弹)、俄罗斯“雷霆”高精度滑翔炸弹等小型制导炸弹也纷纷面世,使战机能够携带更多制导炸弹。
“金帐汗国”的新概念
2015年6月,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报告《维持美国的精确打击优势》,分析强对抗环境下打击100个目标的炸弹消耗情况。报告称,如果强对抗使战机投下的精确制导炸弹仅有10%能到达目标,那么打击100个目标需使用约4500枚传统精确制导炸弹。如果这些炸弹之间能建立数据链接,自主评估炸弹消耗量和目标毁伤情况,重新规划攻击目标,可最大限度节省炸弹消耗量,仅需1000枚炸弹就能完成同样任务。
根据这份报告,2019年3月,美军提出“金帐汗国”自主协同攻击弹药项目,并将其列入“先锋”计划,旨在为美军提供“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型作战能力。
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系统,“金帐汗国”项目将传统智能炸弹与“蜂群”自主协同作战理念融合,旨在使美军GBU-39激光制导小直径炸弹、AGM-158联合空对地防区外炸弹、ADM-160微型空射诱饵等现有小直径制导武器在发射后可协同规划打击行动,实现机载武器自主发射脱离、自主规划航迹、自主攻击目标。
在演示阶段,“金帐汗国”项目共开发两种武器系统——CSDB-1炸弹和协同式微型空中发射诱饵弹(CMALD)。据最新消息显示,美军已搁置协同式微型空中发射诱饵弹(CMALD),集中发展CSDB-1炸弹。
CSDB-1炸弹在GBU-39炸弹基础上发展而来。GBU-39炸弹具备低成本、高精度和低附带毁伤特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制导,命中精度小于5米,射程75千米,可穿透90厘米厚的钢混凝土。由于尺寸较小,美军现役战机可大量携带该导弹,执行单目标饱和打击或多目标打击任务。在GBU-39炸弹基础上,通过加装新数据链和处理器等,CSDB-1炸弹具备通信和自主评估目标等能力,可实现所谓“弹联网”。
不可轻视的威胁
在世界史上,建立于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横跨欧亚大陆的金帐汗国曾给西方带来重要影响,美国空军以“金帐汗国”命名新型智能炸弹,意在表明新武器将像蒙古铁骑般凶猛。
然而,该项目发展并不顺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月14日,“金帐汗国”项目完成第一次无制导空投演示,但12月15日进行的制导技术测试出现问题。一架F-16战斗机投下2枚CSDB-1炸弹后,由于软件问题,数据链断开,导致炸弹没能命中目标,而是以非制导方式砸向目标区外的地面。
2021年2月19日,第二次制导测试结束后,美国空军宣布此前暴露的软件问题得到解决,但显然这种新概念武器远未成熟,特别是作为关键的“弹联网”技术稳定性问题,将决定CSDB-1炸弹是“智能炸弹”还是“笨蛋炸弹”。另外,使用F-16战斗机作为载机,也削弱了CSDB-1炸弹在强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然而,一旦这项技术成熟,在未来战争中“金帐汗国”项目开发的这种炸弹或将充当“敲门砖”,打击远程预警雷达、指挥与控制网络节点,破坏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发射阵地,具备一定威胁。因此,外界需对其发展保持关注。
上图:F-16战斗机空投CSDB-1炸弹
下图:挂载在F-16战斗机挂架下的CSDB-1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