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在欧洲已有180多年的建设历史,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市政综合管廊,现已成为综合管廊技术先进、法规完善、规划完整、建设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在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更需放眼全球视野、紧扣时代脉搏,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我们不能总指望引进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不能只强调开放创新而轻视自主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论述,更加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强国强军事业中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作用。
科技创新,首先要看得远、瞄得准。钱学森曾告诫我们: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这里的“追尾巴”,就是人家搞什么武器,我们也搞什么武器;“照镜子”,就是别人有什么武器,我们就再搞个东西来对付。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这些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攻坚克难的智慧结晶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魄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紧盯新质战斗力建设发展方向,瞄准未来作战释放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对战斗力建设贡献率;就是加快推进从跟踪型研究向开创型、引领型研究转变,特别是需要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不断创造和拓展新的优势领域;就是要厚植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生态,更好发挥国内外人才资源作用。
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我们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作为军事科技工作者,须有一股子精气神,“干,就要瞄准世界最前沿;做,就要做最出色的那个”,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