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围师必阙

壶关之战与攻克格罗兹尼


■常 明

车臣战争中的俄军坦克和士兵

■常 明

《百战奇略》围战篇原文为: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孙子兵法·军争篇》)曰:“围师必阙。”

围战篇认为,凡是包围敌人的城池,即使能够四面包围,也要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以瓦解其斗志,这样既能攻克敌人城池,又可歼灭敌有生力量。诚如古代兵法所说:“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战 例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城(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久攻不克。曹操一怒之下称:“城破之日,城中之人全部活埋。”曹仁向曹操建议:“围攻城邑要留有缺口。而今您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迫使人人拼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且粮食充足,把部队停驻在坚城强攻不是良策。”曹操听后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改变作战方案,最终迫使守敌投降。

1999年8月,俄罗斯政府和军队为彻底消灭车臣非法武装,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12月底,俄军东部作战集团攻占被称为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锁钥”的汉卡拉和旧松扎地区;北部作战集团推进至距格市中心敌防御阵地前沿仅900米处;西部作战集团控制了格市西北部的老工业区,车臣非法武装防御地区被限制在市中心的狭窄地域。当判断格市之敌有突围迹象时,俄军灵活采用虚留生路、巧设伏击的谋略,放敌从格罗兹尼西南撤出并进入山区。2000余名车臣武装分子钻进了俄军的“口袋”,遭到毁灭性打击。

计谋分析

实力支撑。本篇所引兵法之“围师必阙”,是孙子用兵之法八则之一。所谓“阙”并非留缺口任敌逃走,而是为最终消灭敌人,因此围战的本质是欲擒故纵。在围战中,我攻敌守,防守一方通常占据天时、地利等天然优势,可以逸待劳,特别是在“城固粮多”前提下,防守方龟缩于坚城固垒、消耗攻城一方往往是最稳妥的防御策略,贸然突围风险极大,非迫不得已绝非上乘之选。可见,即便是虚留生路放出“饵”,“鱼”也不一定会上钩,只有想方设法引蛇出洞或迫其自溃,才有取胜的可能。因此,必须保证我方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从而使所围之敌丧失长期防御的基础和信心,只能被迫冒险突围寻求生机,这样预留缺口的“故纵”才能发挥作用。若没有足够的硬实力作支撑,无法在围困过程中疲惫、消耗敌人,面对缺口生路敌都不为所动,围战就失去了前提。第二次车臣战争中,2000余名武装分子最终步入俄军预设的埋伏圈,正是因为俄军采取超常用兵方针,一开始就确保了绝对优势。在完成对格罗兹尼的包围后,俄军使用空中打击使城内断水断电,动摇武装分子固守格市的决心,使他们不得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灵活运用。善于张网的人,总是抓住网的总纲绳;有经验的主妇,会提裘皮大衣的领子,皮毛自然容易理顺,这便是提“纲”挈“领”的妙处。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围战中的“阙”,就是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通过对敌“围而留阙”,欲取故予,再在缺口附近设伏,使敌自投罗网,就可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缩减作战时间,提高作战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围而留阙”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随着各类新式侦察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我在“阙”处的军事调动及部署很容易暴露,实际运用中也往往容易被对方识破。因此应灵活运用围战,既不可机械地搬用这一计策,寄一切希望于纵而后擒,又要确保通过“纵”把敌引至“阙”处后,有十足把握关紧门、擒住敌,否则让敌逃脱,不仅达不成围战目的,反而放虎归山,留下隐患。

瓦解斗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战争实践经验证明,部队士气的高低盛衰,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敌包围作战,守军军心士气对其作战潜力和战斗力影响很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打击守军军心士气、瓦解其战斗意志往往是攻方需重视和考虑的问题。在古代,军事家都把攻城作战看作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下策,这是因为攻城作战成本巨大,且极易造成士兵大量伤亡。他们一般主张长围久困、消耗敌人,待敌内部矛盾加剧、士气低落之时,便有可能不战或少战而胜。在困敌基础上进行的围战,其留“阙”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为动摇敌“怒兵难制”“哀兵必胜”的固守决心,转而寻求侥幸求生的出逃。逃敌无心恋战,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可见,围战强调的是瓦解和打击敌士气。我军历史上曾对太原进行过长达6个多月的围困瓦解,徐向前司令员组织部队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大量守军,极大地动摇敌之军心,确保了太原战役的成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