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政双胜的华北最后一战

太原攻坚战中的政治工作


■潘金桥 姚小锴

太原市民迎接解放军入城

解放战争中的太原战役,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城市攻坚战,也是军事围困和政治攻势密切配合的华北最后一战。战役中,政治工作对“团结我军,团结友军,团结人民,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役自1948年10月5日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经历外围作战、围困瓦解、发起总攻3个阶段,历时6个月20天,全歼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及地方保安团13.5万人。太原战役的胜利,达到了战役总前委提出的“军事上要打胜仗,政治上也要打胜仗”要求,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38年的统治,为我军进军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化思想工作。太原战役历时半年多,经历3个曲折阶段,既有连续战斗又有持久围困,既有军事进攻又有政治攻势。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部队思想变化比较大。刚到达集结地域时,许多官兵存有轻敌思想,认为敌“一打即降”;逼近敌阵地,看到敌方碉堡林立、工事坚固后,又有些信心不足;由于围困敌人时间较长且条件艰苦,部队中也产生了急躁情绪,想“快打快走”。战役中,各级党委强化思想领导,采取召开动员大会、诉苦、阵地宣誓、立功竞赛等方式,针对性做好思想工作,树立官兵的胜战信心。战役总前委提出,要“牢固地建设三大思想”,即全国胜利与军队向前进思想,一切逐渐正规化、反对无组织无政府思想,政策纪律是我党我军生命线思想。第18兵团61军按照作战进程,根据外围机动阶段、东山要塞战阶段、稳打稳进围剿阎匪阶段、总攻阶段的部队思想演变情况,重点加强思想领导,开展动员工作,为赢得作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严明入城纪律。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拥有当时全国第三的雄厚工业基础。因此,太原战役既要歼灭敌人,又要保护文物古迹和工业设施。4月5日的太原战役政治动员令指出:“干净全部歼灭了敌人,还不算完满完成了我们解放太原的任务,中央给我们解放太原的任务是要‘打好、接好、交好’。这就是说,我们还要把政策纪律搞好,做到秋毫无犯,保证太原完好无损地交给人民。要是我们违犯了纪律,破坏了政策,那就是对人民和革命事业犯了罪。”各部队加强入城教育,重申《入城守则》,提出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要求,并宣传:太原是名城,城市政策要认真;太原是宝库,打下太原要保护。入城教育使得城市政策纪律深入人心。在战场上,部队官兵见到工厂就宣传:“负责保护,原封不动!”见到群众物品,就互相提醒:“不拿一点东西,争取军政两胜!”181师541团1营营长陈钊在登上东城后喊道:“我们要争取军政双胜!”

建立政攻组织。我军对敌开展的群众性政治攻势在战役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前委号召官兵“个个都要学会用政治攻势配合猛打消灭敌人”。为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步调,政治攻势自上而下形成了坚强的领导中枢。兵团成立对敌斗争委员会,各师成立政治攻势委员会,团、营设政治攻势中心指导小组,连设政治攻势小组。这些政攻组织深入分析形势,研究敌军心理,及时提出对策,培训政治攻心骨干,总结和推广各部队的经验,不断提高官兵政攻水平。第18兵团61军政治部总结写道,“战士学得喊话资本,人人会喊,适合敌情,是造成政攻群运的先决条件。”在“不打哑巴仗,要打嘴巴仗”口号下,我军前沿阵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政攻运动。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我军共瓦解阎军近3万人,约占敌方兵力的25%,其中成建制单位投诚的近7000人。

依靠群众支援。太原战役长达半年之久,前线部队有几十万人,后勤保障任务艰巨。为攻破阎锡山的“反共模范堡垒”,应对其“总体战”,支持长期作战,总前委成立太原战役联勤指挥部,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统一调动地方人力、物力、财力,为前线服务。据统计,整场战役中,华北和晋绥解放区直接参加支前工作的第一线和第二线民工达25万人,民兵5万人,运送的弹药及作战器材总重量达3000余万公斤,粮食燃料2亿公斤以上。徐向前司令员说:“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那第一功就该归功于后方的供应,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前线。”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主动甚至自发地参与战争的后勤保障,才形成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格局,也正因为充分依靠、组织和武装了人民,太原战役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