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灯笼高高悬挂,鲜艳的彩旗迎风招展,整洁的街道车水马龙……刚进入腊月,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就已洋溢着浓浓年味,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子弟兵的帮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从山沟沟里迁出,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57岁的怒族群众阿那言喜笑颜开。2016年,怒江军分区与沙瓦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60户202名村民搬出穷山沟,迈上小康路。
沙瓦村的变迁,是国防动员系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习主席发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令以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2411个贫困村、15.9万个贫困户的帮扶任务。
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打赢“攻坚战”
“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认爹和妈。”位于沙漠边缘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气候条件恶劣,沙化、半沙化面积达59.3%,曾是“三年两灾”的国家级贫困县(旗)。
如何把寸草不生的“沙窝窝”变成脱贫致富的“金窝窝”?杭锦旗人武部党委摸索总结出“生态补偿促扶贫、生态就业带扶贫、生态产业助扶贫”的帮扶模式,带领群众连续植树造林25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帮扶的430余户1300余人全部脱贫。
精准施策、全力帮扶,是杭锦旗人武部做好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防动员系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制胜法宝。他们瞄准致贫根源和群众急需,采取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因地制宜等针对性举措,确保帮扶村“两不愁”全面实现、“三保障”全面达标。
几年来,各级开展产业扶贫、修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帮扶行动,累计扶持项目8900多个。军委国防动员部本级帮扶河北省阜平县店房村,引进资金和项目建成大枣加工厂、蛋鸡养殖场等5个企业;四川省军区在大小凉山地区推进“彝族新寨”“巴山新舍”农房改建;甘肃、陕西、湖南、海南省军区和宁夏军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扶持兴办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红色旅游等富民项目。
协同联动,聚合力量打胜“总体战”
“没想到部队牵线搭桥的作用这么大,没想到联建单位对老区人民的感情这么深,没想到帮扶效果这么好……”临近农历新年,回看革命摇篮的沧桑巨变,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许多干部群众感触良多,连连感叹“没想到”。
为助力井冈山市脱贫致富,江西省军区积极协调,华东五省一市国防动员 系统相关单位展开集团支援,组织9个全国百强县人武部对口帮扶该市9个乡镇,援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项目77个,使革命老区率先摆脱贫困。
跨域联动、协调作战、结对帮扶,是国防动员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体系优势、力量优势的创新之举。
“地无三尺平,伸手能摸云;开门见深山,出门爬陡坡。”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岩头村,贫困发生率曾经达到69%,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典型(深度)贫困村。
白魔芋产值提升、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饮水工程修建……在四川省军区与浙江省军区的全力帮扶下,2020年5月岩头村通过验收,成功脱贫出列。
像岩头村这样的贫困村,国防动员系统帮扶的有8个。为了啃掉这些“硬骨头”,军委国防动员部整合力量进行集中攻坚,探索实行“东中西协作”定点扶贫模式、“多帮一”集团扶贫模式,跨域联动作战,有效保证了脱贫攻坚任务按时完成。
立足长远,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苞谷愁断肠。自从有了杨守亮,韭黄村里大变样……”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支部书记、“兵支书”杨守亮上任后,将全村74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大力发展韭黄种植等产业,经过3年多努力,使韭黄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截至目前,安顺市共有900多名‘兵支书’‘兵主任’‘兵委员’奋战在500多个乡村,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安顺军分区领导介绍。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支部。国防动员系统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深入开展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先后帮建2306个村党支部,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兵支书”“兵主任”“兵委员”,留下了一批“不走的工作队”。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国防动员系统着眼打好“持久战”,始终坚持志智双扶、固本培元,在教育帮扶、文化帮扶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他们着眼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持续做好“八一爱民学校”和定点帮扶村学校援建工作,帮扶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教学设备器材等项目;同时,组织贫困村学生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让大山里的孩子开阔了眼界视野,点燃了人生梦想。
不获全胜不收兵,打了胜仗不松劲。近日,国防动员系统又一批干部职工和民兵,走进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打响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