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法规可实现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受益……”日前,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长三角区域人民防空一体化发展论坛上,《南通市主城区人防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启动工作,引发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空袭,掩蔽人员和物资的重要设施,被誉为“地下长城”。依据人民防空法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配建防空地下室,各地配建的具体比例也均已明确,为什么还要制定人防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必要性在哪里?“详细”在什么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如何体现?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进了江苏省南通市。
(一)
近些年来,南通市城镇化加速推进,“地下长城”随着城市建设同步延伸。新建区域人防工程人均面积远远超出国家、省的标准,而一些旧城区的人均面积明显偏低。
“人防工程一味随着高楼大厦建,极易导致新城区过多过密、老城区规模总量不足的问题。”对照战时防护要求,该市人防办决心改变工程体系建设畸轻畸重现象,对建设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一旦防空警报响起,全市居民都能快速进入附近的防空洞。
然而,调整和优化的依据在哪里?如果没有“硬杠杠”,缺乏“路线图”,仅靠人为操控,不仅难以精确调整、优化到位,而且容易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导致“暗箱操作”、滋生腐败问题。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越来越注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条件。”南通市人防办主任朱桂华介绍说,在对相关法规的学习讨论中,该办党组一班人形成了编制人防工程规划的思路。
(二)
在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中,他们不断深化认识:要让人防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定效应,就必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而要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就必须与地下空间开发、地上相关建设规划无缝衔接、融为一体。
将用于战时防护的工程规划与平时各项建设规划绘成“一张图”,谈何容易!面对不少人的畏难情绪,该办党组一班人鼓励大家勇于担当:人防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缺位,更不能缺失,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历史欠账,一旦发生战事,后果不堪设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立项到获得批准,规划的编制历时3年时间,凝结了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与汗水。2020年9月,南通市正式启动这份规划。“南通方案”成为江苏省第一部编制完成且已启动的人防工程规划。
(三)
在规划中,承载南通市转型发展示范功能的南通中央创新区,成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试验田”:结合医学综合体项目,筹集人防专项资金,与邻近项目合建大体量人防工程,涵盖地下医院、战时电站,以及防空专业队、各类人员掩蔽及配套工程,并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战时作为疏散基地,灾时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平时作为大型停车场和轨道交通换乘中心,实现一项投入、多重效益。
像中央创新区一样,南通主城区1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个地块,普遍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设计理念被“详细”规划,旨在实现人防工程与其他建设项目连片开发、综合利用。
“在‘一张图’上搞规划,才便于人防工程布局的调整优化。”该市人防办工程管理处处长瞿伟军举例说明:按照惯例,某新开发地块配建人防工程比例应达到8%。通过综合测算,发现按照5%的比例配建即可满足战时需求,按照新规划可确定配建面积为5%,其余部分折合为易地建设费。
按照这一模式,规划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办法,逐个地块设定人防工程的必建面积和空间位置,以使全市“地下长城”的布局趋于科学合理。
(四)
“规划调整的是工程布局,工程总量并未因此减少一丝一毫。”据朱桂华介绍,由于一些人防工程与邻近项目连片开发,防护体系更加完善了,“地下长城”的成色更足了。
而从新城区收缴的易地建设费用,被用于建设老城区公共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地块下面的人防车位,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也得以显现。由于实施连片开发、统一测算,人防工程的成本也将得以降低。
笔者翻阅控规,发现规划地块的编号序列、功能色块与南通市城区规划完全一致。“只有做到完全一致,才能彻底解决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两张皮’的问题。”该市人防办行政服务处副处长杨扬告诉笔者,目前南通市已将人防工程就地建设最低指标、可易地建设规模、战时功能、防护等级、警报器设置、互联互通等相关要求,一并纳入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作为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的依据,确保“地下长城”与城市其他项目建设一同审批、一并开发、一起建设、一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