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广西河池市两名青年因拒服兵役,被当地征兵办公室通报,多部门联合对两人进行惩戒。此后5天,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出公告,公布对拒服兵役人员罗某的处罚决定。
从最初的主动报名应征到严重抵触部队教育管理,直到被部队除名退回,从表面看,似乎是个别青年的责任意识缺乏,太过任性无知,但细究原因,问题似乎不仅仅出在他们身上。
去年底,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2021年3月1日起,该《规则》正式实施。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文件在发布征求意见稿时,有万余名家长发起“不支持”投票,认为这样做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好的教育不可能只有表扬和鼓励,“戒尺”回到老师手中,亦是为了“立规矩”“成方圆”。在出现“熊孩子”“逃兵”现象时,责怪孩子不如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究竟缺了什么要素,使孩子们染上“精神缺钙”症呢?太过精心的呵护,是否会增加他们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机会?太过单一的应试期许,是否局限了孩子们自我磨砺的眼界和领域?过于宠溺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否弱化了男孩的阳刚之气、独立意识和责任担当?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根基,培植青少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国防教育部门为一体的教育格局。应在不给青少年学业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多组织军营开放日、军事夏令营等活动;邀请战斗英雄走进学校,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引导;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红色教育。特别是以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讲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在润物无声中强化社稷之责、涵养家国之情、锤炼青云之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拥有深厚真挚的家国情怀,全社会就能更加广泛、更加坚固、更加持久地汇聚形成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磅礴力量,让“每个人都了不起”激荡起莘莘学子的热血豪情,推动新时代的航船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