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从20世纪科技发展和现代战争的演变来看,军事领域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的每一次历史性转变,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推动力。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加速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战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然而,科学技术服务于战争不是天然的自发行为,而是要经过科技动员这个特殊转换过程。纵观世界现代战争史,科技动员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投入的作战兵力仅为海湾战争的40%,但动员了10倍于海湾战争的高科技人员进行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全面提高科技动员能力,实现人力财力动员向科技动员拓展。
树立科学的科技动员观
“不理解时代,就不能理解战争;不掌握先进科技,必然落后于时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在今天的信息化战场,敌我双方拼的是科技,抢的是信息,打的是芯片,比的是潜力,战争支前保障不仅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工智能;需要小米,更需要纳米;需要被子,更需要量子。意识决定行动,提高科技动员质效,必须树立科学的动员观。
树立科技动员信息观。随着战争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成为战斗力关键要素,信息优势争夺将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作战双方关注的焦点。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科技,如互联网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战场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科技动员能力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信息资源已成为军队作战的核心需求,也是战争动员的重要对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紧急与600多家高科技公司签订总额为250多亿美元的合同,为控制战场制信息权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因此,抓好信息科技动员是当下紧迫的课题。我们应确立科技动员信息观,把信息科技资源作为科技动员的重点,在科技资源调查、统计、储备、管理、调用等方面做好快速动员准备。
树立科技动员时效观。随着战场机动能力增强,快速打击能力提高,作战节奏越来越快,作战进程越来越短,战争已进入“秒杀”时代,要求作战双方实施快速高效的科技保障。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动员雷声和波音公司在短短4天时间内,开发出针对南联盟特定防空与干扰系统的技术,提高了美战机的电子对抗能力。未来战争,我们只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科技潜力向科技实力的转化,完成民用科技力量向军用科技力量的转化,才能较快夺取战争主动权。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更新周期缩短,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这就要求科技动员机构紧盯科技发展,及时调整科技动员内容,以满足战争需求。因此,我们要树立科技动员时效观,注重减少科技动员管理层次,优化动员实施流程,促进军地双方对接,改进动员指挥手段,逐步实现“由实验室到散兵坑”“由工厂到战场”的一站式动员。
树立科技动员精确观。人类的战争史表明,军事领域是科学技术应用最快捷、最全面、最深入的领域。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交战各方几乎使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涉及科学技术的门类达千余种,且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由于信息武器装备价格昂贵,作战消耗呈几何级指数上升,且战场透明度提高,火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增强,世界各国军队都在追求精确作战,传统的“短兵相接、直面交锋”的作战场景渐行渐远,以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精确交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手段。精确作战催生精确动员,科技动员模式逐渐向“精确匹配、准确可控”的精确型动员模式发展。我们应确立科技动员精确观,做到精确计算、定量分配、精确调控,逐步实现需求与保障的无缝对接、高度匹配。
全面夯实科技动员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实现以往的人力财力动员向科技动员拓展,就要夯实科技动员根基,着力解决阻碍科技动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健全完善科技动员体制机制,建好科技动员平台,抓好科技动员潜力数据调查,规范军民用科学技术标准等,确保科技动员快速高效运转。
强化科技动员组织领导。搞好科技动员,关键要完善动员组织领导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建立科技动员机构,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团队纳入其中,推动建立行业部门统一规划、综合部门汇总审核、技术部门研究论证的工作格局,做到筹划决策制度化、专业培训常态化、组织实施标准化,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抓得好、落得实。进一步畅通渠道途径,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在国防建设和军队战斗力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把促进生产力与提高战斗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同步提升。把科技创新与科技动员衔接起来,实现军地共赢。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优化科技动员机制匹配起来,实现双向促进。
建好科技动员平台。战时科技成果动员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平时的准备。注重借鉴“互联网+”、物联网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军地兼顾、纵向贯通的国防动员信息网络平台,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融合、效能聚合”的新质科技动员力量。同时,打通科技动员平台与科技动员对象的信息通道,充分了解其科研人才状况、研究范围、研究成果、实验设备及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民技参军的前景优势,为战时实施快速的科技动员奠定基础。
抓好科技潜力数据调查。摸清科技潜力,掌握军民通用科技设备、器材、成果的数质量、类别和分布情况,以及军民兼容高技术企业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状况。要做好可用于国防的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统计、归档工作和建立军事科技成果管理和检索系统,以缩短战时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从而为战争提供实时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着眼补齐作战体系短板弱项,加强相关技术成果的潜力调查,看分布在哪些企事业单位,机器设备性能状况如何,并做好必要的预储预征,以备应急应战之需。尤其要搞好科技人才潜力数据调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人才数据库,寓国防科技人才于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之中,将卫星导航、网络信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战争保障急需行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纳入科技动员方阵,战时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动员,为实施高新装备动员保障提供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撑。
规范军民用科学技术标准。标准作为新技术的载体、科技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桥梁,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也是制约民用科技支援保障作战的关键因素。目前,世界军事强国普遍开始改革军用标准,大量采取民用规范,推行军民统一的技术标准。据悉,法国海军选择一家民用船厂,利用民用标准建造了一艘新型护卫舰,相比之下,比采用传统军用标准节约了2/3的经费。从国外情况看,美、英、法等国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提高科技动员质效,要制定统一的军民用技术标准,实现军民用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抓好科技动员对接演训
科学技术既是催生战争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又是赢得战争的关键战斗力要素,科技动员已成为国防动员重点内容。由于科技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地双方,范围广、种类杂、对象多,提高科技动员质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手中有哪些科技可供动员,战场又急需什么科技,并根据战争发展和作战对手的调整,完善科技动员预案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演训,确保战时召得来、顶得上、起作用。
推进动员供需无缝对接转化。科技动员涉及军地双方,实施精确动员,必须弄清支援保障作战对象需要支援什么科技,同时,还要摸清地方科研院所、科技公司拥有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能否直接拿来为战时所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因此,要充分利用科技动员平台,根据战争发展变化和支援保障对象的需求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定期组织召开军地联席会议,明确科技保障的种类、人员数量、装备型号、对接方式等,推动科技动员紧贴作战保障需求、无缝对接。另外,坚持“知长当用长,知优善用优”的原则,围绕制约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瓶颈问题,紧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邀请地方高科技企业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攻关用力,持续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战斗力建设“赋能”。
完善科技动员预案方案。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高效的科技动员,必须完善动员预案方案。平时广泛分散的民用科技潜力,战时需经过动员才能转化为实战支前能力,战后则需要通过快速复员,迅速将其重新投入经济建设。实现二者的有序转化,首先需要从最复杂的情况设想出发,根据可能的参战支前任务要求,针对作战对象、战场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完备的科技动员预案方案。同时,还要及时更新保鲜。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动员对象的人才、成果、设备都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战场环境、武器装备、作战对手等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科技动员预案方案及时保鲜。因此,应着眼作战对手特点,精准分析利弊因素,科学评估风险挑战,实现预案方案与任务对接、向实战延伸,做到一种任务多套预案。另外,善于借助运用深度学习、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兵棋推演、仿真模拟等方法手段,对动员预案方案进行常态化推演、实战化检验、动态化更新,不断提高动员预案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灵活性,确保一旦有事能够依案而动。
抓好科技动员演训。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和平年代,唯有通过实案化演练,才能切实搞清科技动员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战时有底。各级国防动员机构每年均应有计划、有步骤和有目的地进行模拟动员演练,以检验平战转换机制各个环节的运转情况,使各级动员指挥机构和动员对象都能熟悉预案方案,熟悉动员指挥程序和相关协同事项,缩短平战差距,提高转化实效。同时,按照参战支前有关科技保障要求,结合预编预定岗位,尤其要加强支援保障作战急需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激光测距、轮船装载、机械修理等各项专业操作技能的“接口”“补差”和“融合”训练,提高其协同参战支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