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育者需“敞开胸怀”


■申卫红

原某特战旅政委武仲良,曾经有段“自传式”的教育视频,在网上特别“火”。视频中武仲良不仅在现场讲述了自己难忘的从军历程,在谈到新战士要打好体能基础时,他还话锋一转突然提问:“有没有哪位新兵战友敢跟我比肌肉?”随后更是放下话筒,脱去上衣,敞开胸怀跟新战士们一起秀起了肌肉,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教育课堂上脱衣服,可谓开创了部队“先河”。这样“自我暴露式”的教育,为何却受到官兵追捧?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集刘墉和乾隆皇帝一起洗澡的戏,让人记忆深刻:剧中君臣赤膊坦诚相见,二人约定敞开心胸,谈帝王功过不能有丝毫的藏私。影视作品虽为戏说,但值得教育者反思。现实生活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能成为对立关系,而是要构建一个和谐共同体,只有教育者敢于脱去“外衣”,与被教育者“敞开胸怀”赤诚相见,才能让教育焕发生机。

教育需要走心,教育者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因为教育不是坐而论道、呆板单一的简单说教,需要教育者真心实意对待官兵,谈真情,说真话,多讲掏心窝子、一说就信的实话,多讲通俗易懂、一听就懂的白话,切忌讲虚话、说假话,绕弯子、兜圈子,摒弃照本宣科、言不由衷,用真实情感的流露拉近距离、增进信任。也许只需教育者自身的几句真心话、几个小故事,就能抓住官兵“兴趣点”、找准“关注点”、摸清“共鸣点”,使官兵在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心悦诚服地相信真理。

当前,教育者“戴着面具”说话的现象不在少数,虽然身在官兵当中,但台上和台下判若两人。教育者要为人师表,“表不正,不可求直影。”教育者人之品格外在的体现,不仅是自身素质的反映,而且是做人思想道德的体现。《亮剑》中李云龙在战场上对敌人凶狠,但对待战友肝胆相照,他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让官兵打心底折服和崇拜。因此,教育者不光要用语言传播,更应该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以自身形象为代言,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受到感染、启发自觉,从而在官兵心中树立威信,才能达到“直入人心”的教育效果。

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说与做不相符,自然得不到官兵认可。常听一些教育者感慨现在教育不好搞了,该说的道理都说了,官兵就是听不进去。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很明显,“跟我上”是担当作为的表现,更能凝聚军心,鼓舞士气,这正是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原因所在。古人云:一将奋勇,三军用命。可见,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育者先信先行,只有教育者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敞开胸怀”,才能得到官兵积极响应,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