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编者按 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眼下,各省市军地扶贫工作队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推进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改善,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安徽省六安军分区助力张店村发展香菇产业对接市场需求

打造品牌,撑起“致富伞”

本报讯 林航、蔡永连报道:近日,张店香菇与安徽省合肥市生鲜传奇超市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供货协议。自此,张店香菇成为该品牌超市100余家连锁门店的香菇供货商。

张店香菇产自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该村曾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地处大别山深处,山高坡陡、土质坚硬,难种难收,但其特殊的山区气候和富含锶元素含量的地下水,为香菇的栽培、发育、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靠山吃山。2017年,在六安军分区和金寨县人武部的持续帮扶下,张店村开始发展香菇规模化种植。得益于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该村所有贫困户顺利摘帽。

也是在2019年,张店村第一次遭遇销售危机。5月份,第一茬香菇开始上市,52个大棚每天都有菇子产出,保质期只有3到4天。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销路出了问题。“眼瞅着大家起早贪黑种植的香菇就要烂在地里,我愁得成宿睡不着觉。”就在张店村党支部书记叶胜一筹莫展之际,六安军分区第一时间联系该市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将香菇悉数卖了出去,及时解了菇农们的燃眉之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次危机让军分区驻村扶贫工作队意识到,等客上门的“坐销”模式管不了长远,必须主动出击,走品牌营销之路才能让张店香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军地联合推动下,2020年初,张店香菇品牌完成初审,有机产品认证获批。张店村由此建立了香菇生产、分拣、包装流水线。通过分拣系统,香菇被分为3个品类:“颜值”最高者,通过精美包装成为“精品菇”;“身形”矮小者,被烘干做成干香菇;“相貌”平平者,直接输送至餐饮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不同品类实施差异化定价,通过各自的销售渠道摆上消费者餐桌。

“张店村的做法既提高了其香菇品牌辨识度,又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实现了品牌价值与利润的双提升。”安徽省军区扶贫领导开发小组在张店村走访调研张店香菇生产运营模式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2020年1月16日,张店香菇参加合肥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暨扶贫特色产品迎春展会,价廉物美的香菇系列产品受到省城消费者的青睐。展会结束后,数家知名餐饮企业主动联系,希望与张店村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张店香菇品牌效应初现。

笔者走进张店村见到,一栋栋、一排排蘑菇大棚不时映入眼帘。眼下,一朵朵小蘑菇正为张店村的菇农撑起一把把“致富伞”。“下一步,我们将开发香菇酱、香菇脆等香菇系列衍生产品,延长香菇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叶胜信心满满地说。

河南省漯河军分区助力薛庄村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选准产业,吃上“生态饭”

本报讯 沈俊华、特约通讯员王士刚报道:果园、林地、庭院,整洁的村庄、多彩的田园勾起游人阵阵“乡愁”……元旦前夕,笔者来到河南省漯河军分区定点帮扶的郾城区新店镇薛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画面。

就在6年前,薛庄村还是河南省省级贫困村,由漯河军分区实施对口帮扶。几年时间,漯河军地携手在党建、教育、医疗、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实施一揽子帮扶措施。2017年12月,薛庄村通过验收,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脱贫后的日子里,扶贫工作队依托该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薛庄村探索集旅游休闲、果蔬采摘等项目为一体的经济发展路子,将生态旅游与农业、商业有机融合。

“薛庄村距离漯河市核心旅游区有段距离,走大众旅游路线,我们不占优势,因此决定走一条农旅结合的小众旅游路线。”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李世伟说。2018年,扶贫工作队先后协调河南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漯河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出台《薛庄村乡村振兴实施规划》《薛庄村旅游扶贫规划》《薛庄村村庄发展规划》等文件。

没多久,百亩藕塘、休闲垂钓、猕猴桃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数个生态旅游项目相继在薛庄村落地开花。近日,笔者走进该村一处农家乐庄园,早上10点多的光景,已经有六七辆私家车停在院内。“薛庄村生态旅游元素丰富,大人可以垂钓,孩子们可以采摘水果,一家人还能尝到地地道道的农家菜。”驱车30多公里赶到薛庄村游玩的市民崔君慧说。

吃上“生态饭”,念好“致富经”。目前,薛庄村依托河南蓝溪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漯河自然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成了5个集民宿、餐饮、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功认证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解决了该村78人的就业问题。

前不久,随着《薛庄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申报可行性方案》通过论证,薛庄村将围绕挖掘薛墩寨历史文化,恢复古寨河生态水系、古寨门与寨墙等措施,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农事体验、拓展训练于一体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

3年时间,在军地共同努力下,薛庄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景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湖北省武汉警备区助力杨九河村布局梅花鹿生态养殖产业

延伸链条,当好领“鹿”人

本报讯 蔡立波、特约记者洪培舒报道:“老伴因病常年卧床,多亏了在这儿打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道杨九河村村民杨建坤是该村梅花鹿养殖基地的一名员工,上月工资如期到账,这让杨建坤笑弯了眼。

杨九河村位于蔡家榨街道西北部,基础设施差、无产业支撑,村民普遍缺乏劳动技能。2015年,武汉警备区对口帮扶该村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共72人,其中有近一半是因残因病致贫。

外出务工很难实现,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摘掉“穷帽子”,成为摆在警备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时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武汉警备区正营职干事胡仁兵认为梅花鹿养殖是一条不错的脱贫路子,并向警备区提交了梅花鹿养殖可行性报告。

“鹿茸可入药,鹿茸片、鹿血酒可制成礼盒售卖,鹿皮能加工成皮衣,鹿肉也是一道美味。养殖梅花鹿,投资低、收益高、见效快。”村民大会上,胡仁兵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听过,不敢试”“没技术,能养活吗”……面对新鲜事物,村民心里没底,都不敢“吃螃蟹”。

为打消顾虑,警备区组织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到吉林长春取经,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学习梅花鹿养殖技术。“梅花鹿吃得少、长得快,浑身都是宝。养殖梅花鹿,我看行!”眼见为实,村民的思想包袱逐渐放下。

2018年,在警备区的帮助下,杨九河梅花鹿养殖基地正式竣工,第一批梅花鹿种鹿从吉林鹿乡引进。“养殖场的员工大多是村子里的贫困户,一般从事看护、喂养、管理之类的轻体力劳动,每月能有3000元的经济收入。”杨九河村党支部书记余磊说。与此同时,养殖基地还通过订单方式从农户手里收购玉米、青草等饲料,帮助农户增收。

“以前从未见过梅花鹿,现在感觉这比养牛羊还省事。这两年,在家门口帮忙养鹿,让我有了固定的挣钱门路。”农户邓育华乐呵呵地说。2018年底,杨九河村顺利脱贫。

两年时间下来,胡仁兵发现能干的事远不止养鹿这一件。“一头公鹿一年能割5斤鹿茸,市场价值约1万元。鹿血富含氨基酸,加工成鹿血酒后,可以治疗风湿病,1斤定价在90元至900元不等。发展梅花鹿周边衍生品,经济效益可观。”胡仁兵将这一想法及时汇报武汉警备区领导。

经过全面市场调研后,警备区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决定帮助杨九河村实现梅花鹿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构建集梅花鹿繁育养殖、衍生品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兴农产业链条,降低杨九河村村民返贫风险。

想法子、找路子、赚票子。2020年5月,在军地共同努力下,杨九河村开始打造梅花鹿生态养殖产业链条。如今,鹿酒厂、梅花鹿生态养殖观光农业园区、御鹿梅苑酒店等一批项目正相继落户杨九河村。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后,其将直接带动该村百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