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治国理政

长风破浪


■本报记者 丁增义 成文军

抟沙转烛之间,2020年的日历翻到了最后几页。

回望2020,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年初,我们在措手不及中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岁末,我们满怀自豪迎接“嫦娥五号”探月归来。

有人说,“一定是特别光明的结果,才配得上这么出其不意的开局。”

信心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1月23日,武汉全市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全国绝大多数人度过了一个史上最“宅”的春节。

疫情牵动着中南海的目光。从1月25日到5月14日,习主席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面对疫情,总有勇士选择“逆行”。从除夕夜开始,全国各地346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护人员(包括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陆续抵鄂,奔赴抗疫战场。

那张上海年轻医生陪伴武汉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眺望夕阳的照片,感动了亿万网友。“莫道桑榆归路远,少年陪你读黄昏。”一老一少驻足观看那抹带着余温的夕阳,给饱受疫情煎熬的人们带来信心,恐惧、痛苦交织的日子终会过去,驱散阴霾的阳光一定会照耀我们的生活。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选择了坚强面对。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一路奔波的快递小哥,村头巷尾从事疫情防控的基层工作人员……诚如一家媒体所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一个国家千难万险的跋涉,也是亿万人拼尽全力的坚守。

“今岁珞珈无缘看,来年不负赏花人。”珞珈山的樱花今年凋谢了,明年春天还会再开。所有的苦痛都将作别,而希望就在前方。

历史似乎要在今年格外考验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洪涝灾害接踵而至。今年汛期,我国先后有750多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8个省份7000多万人次受灾。

决堤江涌躯为岸,砥柱神州是此峰。危难时刻,成千上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退伍军人“乘风破浪”,冲向最危险的地段,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帮助灾后重建。

子弟兵来了人心定。抗洪一线,那个双脚被洪水泡得发白起皱的民兵连长,那个头枕矿泉水瓶小憩的武警战士,那些胳膊被晒得脱皮的解放军官兵……就是帮助人民群众战胜洪涝灾害的一堵堵“铜墙铁壁”。

这一堵堵“铜墙铁壁”,带给受灾群众以希望,帮助大家树立信心,恢复正常生活。风雨面前,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信心,每个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都值得点赞。

发展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一诺千金。今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但愿苍生俱饱暖。这是自古以来忧国忧民之士关心百姓疾苦的心声,更是今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主席心里牵挂的一件大事。人们看到,习主席一次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一次次为脱贫攻坚把脉开方,嘘寒问暖贫困群众。在全国各个贫困地区,无数驻村干部日复一日奔波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今年以来,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下,中国发展表现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下的一抹亮色——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今年4月,习主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彰显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放眼全国,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眼光向内,那么扩大开放则是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主席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让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一份数据足以彰显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推动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创新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半个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这样抒发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奋斗豪情。如今,这一切都已变成现实——

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随后在月球上完成国旗展示,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

神州不负千年梦,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国从来不缺神话,更不缺把神话变成现实的创新精神。

“嫦娥五号”采月壤、“奋斗者”号探“龙宫”的背后,彰显了中国自主创新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0年是中国的科技大年。不只“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值得我们追捧,当我们抬头仰望广袤的太空,还有更多的中国印迹——

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7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中国人的行星探测时代正式开启,随着天问一号遨游天际、奋楫星河,中华民族无数先贤探究星空的梦想将得以实现。

此外,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开始放电,5G+、智能传感、移动支付、数字经济、区块链+、共享制造等新业态已广泛触及人们生活……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是中国国力再上台阶的技术保障。

2020年,用“长风破浪”这个词来形容今年“中国号”巨轮的不凡表现,应该再贴切不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愿这如此不平凡的2020,积蓄我们再出发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