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没有当过兵,却有着割舍不断的国防情。先从我家老屋悬挂的两张照片说起。
第一张照片是伯父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的照片。家乡解放前夕,同在一家小煤窑挖煤的伯父和父亲,因不满矿主的残酷剥削,一起约好趁黑夜逃走。伯父年长,体质也好些,成功出逃。父亲年小体弱,结果没跑多远就被矿主抓了回来……伯父逃出后几经辗转,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立功、提干。父亲虽然也想参军,但因体检不合格只好作罢。参加工作后,父亲把伯父佩戴少尉军衔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后又送到照相馆放大后挂在老屋的堂屋正中。
我出生后,父亲一直就有一个心愿,等我长大后就送我去当兵。时光荏苒,在我17岁那年,父亲毅然决定让我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遵照父亲的嘱咐,在新兵训练期间,我请假去照相馆拍了一张佩戴帽徽领章的军装照寄回家。父亲收到照片后喜不自禁,托人放大后,与伯父的照片一起高挂在老家堂屋正中央。每当抬头看到两代人英姿勃发的戎装照,父亲都会自豪地对家人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两代军人,保家卫国。这是他们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家族的荣耀。”
我当兵离家不久,地方政府敲锣打鼓送来一块“光荣军属”的牌匾。父亲把一家人叫到一起,面对牌匾“约法三章”:“咱家是军属,想事办事得像个军属的样子——第一,要全力支持贤彪的工作,不要让家里的那些琐事烦事影响他的工作;第二,各自要努力学习和工作,争取拿‘优秀’,不拖家人的后腿;第三,不要以军属自居,自恃高人一等,主动搞好邻里关系。”父亲的“约法三章”,自此成为我们家的特殊家规,一家老小自觉遵守、渐成家风。
父亲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一个月给我写一封信。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每一次叮嘱、每一次开导,都是那么及时、那么暖心。当我在国防施工中流露出怕苦怕累情绪时,他在信中开导说:“这世上有存钱存粮的,哪有存力气的!年轻人不吃点苦长不大。”当我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提干流露出骄傲苗头时,他写信告诫:“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如今,父亲写给我的那些信,都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里。每次重新阅读,我都会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似有暖流充溢胸间,给我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自我参军后,与我同年入伍的那些战友似乎也都成了父亲的孩子。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50多位战友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谁家有什么难事儿,他知道后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一次,战友邓从春家的房子被大风掀掉屋顶,正为缺少维修材料犯愁时,父亲在第一时间送去油毛毡,先对屋顶做应急处理,后又联系购买石棉瓦,直到把屋顶修补牢固才放心。还有一次,与我同年入伍的一位战友退伍回家后遭遇车祸,父亲得知后,连忙赶到医院看望。战友伤愈出院后,面临不能干重活的实际困难,父亲又四处奔波,为战友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父亲做的这些事,我都是事后才知道的。当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淡淡地说:“因为他们是你的战友,我就情不自禁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能帮就帮一下,这也是为国防建设尽一点力吧!”
当初,我以为尽完3年义务就可以退伍回家,为家里多分担一些,以尽长子责任。谁知这身军装一穿就是30多年。这期间,家里的难事、愁事,父亲在给我的信中从未提及,也不让弟妹告诉我。直到父亲病危时,他还一再叮嘱家人:“我的病别告诉贤彪,让他安心工作……”父亲离世时,我因为没有及时赶回家见最后一面,致使心中留下永久的悔!
“贤彪儿,我可能不久将离开人世。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没有办法。回顾这一生,我所遗憾的是没有当过兵,没有为国家尽一份保卫之责。然而,我又感到很欣慰,因为你为我弥补了遗憾。我相信:有一代一代军人的执着坚守,我们的国家必将长城永固,江山永红……”这是父亲写给我最后一封信中的话。如今,父亲的这份国防情已成为我们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家人以不同的方式情注军队建设、支持国防事业,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