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船艇的那双眼睛


■顾丁丁 高丽媛

一轮圆月从海上升起,将银色的光辉洒向静静的军港。远望的灯塔不时闪烁,冲破夜幕,照进某海防旅船艇大队一级军士长朱鹏的心路。

朱鹏躺在新型保障船宽度不足一米的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又到了老兵退伍季,他已然成了船艇大队最老的兵。不,还有一个比他更老的“兵”,此刻正在码头的另一侧。

他起身披衣,走出舱室。月光映照着他的身影,海风吹拂,温柔的浪花拍打着船舷,一艘已经退役3年的交通艇静静地停在那儿,在海面上微微晃动,仿佛在说:“嗨,老伙计,别来无恙!”它曾经陪伴朱鹏18年,令他心头泛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

1993年,朱鹏打起背包、坐上军列,从偏远山村来到军营。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触摸船艇。带着父亲浓浓的期望,1997年,朱鹏以警备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镇江船艇学院士官队。俗话说,“世上有三苦,行船打铁磨豆腐”。这艘退役的交通艇最清楚朱鹏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朱鹏从镇江船艇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机电兵,来到当时陆军最精良的一艘交通艇上。为迅速摸清船艇习性,一年间,他每晚熄灯后都要独自在机舱内待上几个小时,熟记600多条密密麻麻不同的管路,查看弄通各种电器零部件。无数次,他把机舱99块底板全部翻开,以至闭上眼睛,一支铅笔便可勾勒出舱内各种布置图。

只熟悉零部件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船上核心设备说明书全是外文,而且大多是专业术语,光靠字典根本弄不明白。朱鹏费尽周折向船舶专家请教,专家主动帮他一项一项地翻译。朱鹏因此成了大队第一个掌握此种设备原理的士官。随着深入学习研究,朱鹏又将外文说明书翻译整理成中文版本,成为陆空军船艇部队此种船型通用说明书。

走进朱鹏的宿舍,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放得最多的就是书籍,最吸引人的当数那些泛黄卷边的笔记本,里面有军事学术研究文章、船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笔记、故障检修讲义、管理工作心得体会。他爱好读书,善于思考,喜欢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话:“在一个人的命运之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朱鹏觉得走上这艘小小的船艇是他的幸运,他早早地瞄准了目标,让自己像一颗子弹一样上了膛。

“渔民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儿,但他们还是会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一如笔记中写的这般,在军旅追梦路上,朱鹏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随时准备扑向最前线。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2006年3月,正在执行出海任务的朱鹏突然接到命令,担任这艘交通艇的艇长,也是原济南军区第一批士官艇长。

士官当艇长,投向朱鹏的目光中有赞许,也有质疑:机电兵懂航海专业吗?能管理好全船官兵吗……

朱鹏保持着沉默。从机电跨界到航海专业,这其中的艰难考验,他心知肚明。扎实的船艇航海技能,必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到3个月,他啃下了《航海学》《船艇操纵》《船艇避碰》等10多本专业书籍,拜获得全军雷达专业比武亚军的战士刘清豹为师,掌握雷达操作技能,熟悉各种天候下海上目标的识别方法。他与枪帆班长一道刻苦研究,解决枪帆班长操作与艇长指令不协调的难题,克服不同海况条件下靠码头撇缆时机的把握、带缆技巧等难点。船艇定位、航迹推算、航行计划拟制,他画破了一大摞海图,在船艇指挥这个全新领域艰难地耕耘着。

2009年6月,总部首长乘坐交通艇视察海区,返航途中,海面突然刮起大风,狂风卷着几米高的恶浪凶猛地向船体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就在这时,主机电启动系统突然失电,这种情况朱鹏从未遇到过。他迅速下到机舱,打开集控台和直流配电板仔细查看,之后果断拿起一根电线把集控台和配电板直接相连。“这样做可能会把整个配电板和集控台报废,有没有把握?”在场专家不禁捏了一把汗。“我们只是引一根电源线供电,只要通电就不会有其他危险。”就在朱鹏接上引线的一瞬间,电机轰鸣,电通了!

“处理问题果断笃定,朱鹏这个艇长当得让人心服口服。”在大家期盼、信任的目光里,朱鹏体会到了“艇长”的真正意义。

带好一支队伍比开好一艘船更不容易。一水难成海,众流汇成洋。朱鹏始终致力于把一支队伍攥成一个拳头,发挥好船艇整体合力。

曾经,上士秦晓晨是个令人头疼的“刺头”兵,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朱鹏暗中观察秦晓晨——身材高瘦、协调性好,是个枪帆兵的好苗子。朱鹏爱才、惜才,一直想找机会转变他。

2011年8月,受台风影响,海上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呼啸而来,朱鹏带领大家检查船艇,加固缆绳。就在他巡视码头的时候,发现浮桥与浮码头连接处出现缝隙。“坏了,浮桥要断!”他一边跑一边喊,“切断岸电!立即备航!”浮码头上停泊着4艘船艇,如果码头断裂,几艘船就会在巨浪中任凭狂风摆布,后果不堪设想。听到他的警报,修理所内立即响起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给4艘船艇备航赢得宝贵的时间。朱鹏立即组织人员备航,拉响“离码头部署”铃。可是风实在太大,无论他怎么用车、摇舵、加大马力,船根本不动!此时“咔”的一声巨响,码头彻底断裂。“秦晓晨!撇缆!”被眼前状况惊呆的枪帆兵秦晓晨这才如梦初醒般冲过去,在朱鹏的指挥下把钢丝缆套在岸边的系缆桩上,松开尾缆,打开绞缆机绞过去,用车和舵协力将船向码头拉近。狂风劲吹,惊涛拍岸,船艇毫发无损地靠在码头。

“干得不错!”这次险情过后,朱鹏找到秦晓晨谈心。这次化险为夷的经历让秦晓晨深受震动。他为自己完美配合艇长的操作而自豪,更被艇长临危不惧、果断勇敢的作风折服。朱鹏帮助秦晓晨制订成长计划,不仅施加压力,还一路陪跑……渐渐地,秦晓晨被这位如兄长般的士官艇长所感染,觉得朱鹏“就像是海上的灯标,看着他,跟着他,你就知道怎么走,知道自己应该去往何方”。2019年,秦晓晨在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夺得枪帆专业第一名,年底荣立三等功。

“海上的灯标”照亮了很多人的前行之路。朱鹏所带的战士中,有4人提干,30余人考上各类院校,40余人成为大队业务骨干。

时光荏苒,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海岛的每个角落留下了朱鹏的汗水和足迹,记录了他的收获和感悟。在交通艇上18年,是朱鹏人生中的美好年华,也是他军旅生涯的闪亮青春。他见证了船艇装备的发展,而这艘交通艇,也见证了朱鹏的变化和成长。交通艇逐渐老去,退居幕后,却把朱鹏送到了属于他的前台。

夜航、雾航、岛礁区航行、大风浪航行,朱鹏不会忘记自己和交通艇共同乘风破浪的那些日子。他是船艇的眼睛,定位、调整航向航速、规避来往船只、确保航行安全。可船艇又何尝不是他的眼睛,他通过这艘船看到自己的使命、目标。

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朱鹏卸任艇长,任职机电技师,这时他已经到达了一名士兵的辉煌顶点——一级军士长。当然,他也已经不再年轻。考虑到给年轻战士更多机会,他主动请辞机电技师,重新当回一名普普通通的机电兵,仿佛一颗子弹终于抵达终点。此刻他的内心淡定而平静,他不再是子弹,但他觉得自己可以是春泥,是人梯,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新整编组建的船艇部队,作战任务更加艰巨,备战练兵更加繁忙。与船艇朝夕相处多年,朱鹏最清楚船艇的实际需求。他招呼大队几个老机电技师一起琢磨改进柴油机燃油精滤器拆卸专用工具,研究登陆艇前大门集成电路控制,发明机电兵学习教具,忙得不亦乐乎。他撰写的研讨文章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得到专家肯定。他说:“组织给了我许许多多的荣誉,我想说,没有强军梦,就没有我朱鹏的梦。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干,才能不辜负部队,也不辜负自己。”

码头静默,渐入夜深。朱鹏瞪大了乌黑的眼睛,看着岸上五彩的灯光映入大海,海水也变得五彩斑斓,如梦如幻。那点点灯光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向远处延伸着,闪烁着,辉映着威风凛凛的船艇,也辉映着他不息的精武梦。20多年了,他还是那么爱看这片海,海水有时候是碧蓝的,有时候是灰色的,有时候是金灿灿的——青春啊,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