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终岁尾,俄罗斯媒体对2020财年俄战略打击力量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报道称,在俄美围绕军控问题展开激烈博弈的情况下,稳定建设中的核武库和新型非核战略打击武器,成为俄军制衡西方挑衅的“底牌”。
核武质量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俄军稳步推进陆、海、空基战略核力量建设。其中,俄战略火箭部队接装近百件新式主战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现代化导弹系统占比提高至81%,3个导弹团按计划换装“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目前,俄战略火箭部队已有7个导弹师21个导弹团配备该型洲际弹道导弹,陆基战略核打击和反击力量97%处于“良好状态”。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也成功完成飞行测试,预计2021年量产交付。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导弹师将成为该导弹首个接装单位。
空基核力量方面,俄首批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样机建造工作已于5月启动。俄空天军表示,尽管后续的机身组装、原型机试验和国家试验将历时6年,但该型机机组人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首架深度改进型图-160M和图-95MSM战略轰炸机分别于11月初和8月完成首飞,两款战略轰炸机均安装新型武器和控制系统、机载电子设备以及导航驾驶装置。特别是图-160M换装了新型NK32-02系列发动机,航程可增加1000千米,战略打击能力显著增强。俄空天军司令苏洛维金·谢尔盖表示,除做好迭代升级工作外,俄战略轰炸机按计划在大西洋、太平洋等国际中立水域完成战略巡航任务。
在俄海军建设中,核武力量处于最优先位置,目前共有5型12艘战略核潜艇。最新型北风之神-A级首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6月加入北方舰队;7月2号艇“奥列格大公”号下水,并按计划进行海上测试和国家航行试验;3艘同级潜艇也处于不同建造阶段。俄媒体称,战略核潜艇是俄军遂行二次核反击任务的主要力量。疫情期间,俄海军曾多次公开维柳钦斯克等潜艇基地内战略核潜艇的战备状态,并在美对俄战略示强时,令俄核潜艇突然上浮出现在阿拉斯加以西的国际海域,近期俄又宣布将在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发射“圆锤”“蓝天”等潜射弹道导弹,可见俄战略核潜艇部队已成为震慑西方的重要力量。
此外,受疫情影响,俄战略核力量建设呈现部分延滞情况。近20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销毁工作将推迟至2022年完成,“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的运载工具——特种任务核潜艇的研建项目也将推后两年。
“超级武器”初具规模
除上述战略核武器外,以“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为代表的非核“超级武器”也对提升俄军非对称作战优势有促进作用。
报道称,俄海军年内完成5次“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包括4次水面发射和1次水下潜射,分别对岸上固定目标、水面移动靶标进行打击,均取得成功。俄军事专家表示,“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性能稳定,除具备高速度外,其巡航高度为35千米至70千米,可有效躲避反导系统拦截。下一步,俄海军将重点提升弹艇适配性,推动“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在22350、20385等新型护卫舰上部署,形成“分布式杀伤链”。俄军年内还分两批列装4枚“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于2019年12月投入试验性战斗值班,作为陆基版高超音速打击平台,其具备核弹头搭载能力,“超音速+核载弹”的组合杀伤力与战略威慑性极强。
俄媒体称,“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试射成功和“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小批量列装,对俄军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俄空基超音速导弹“匕首”及其运载平台米格-31战机已于2017年12月担负战斗值班,随着海基和陆基平台“涌现”,俄将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位一体超音速武器的国家。
此外,“努多利”机动式反卫星系统于4月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完成第8次测试,“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也进入战斗值班状态。俄专家称,随着俄美围绕军控问题的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发展核常兼备的“超级武器”已成为俄制衡对手的重要手段。
注重核常兼备体系建设
进入新财年,俄军将更加注重核常兼备的体系建设。在11月底至12月初的短短7天中,俄海军动用“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和“喀山”号核潜艇,组织“锆石”“口径”和“缟玛瑙”3型导弹的4次发射任务。上述3款导弹的发射装置与岸基“棱堡”导弹发射系统具有通用性。按计划,俄海军现役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导弹艇均具备上述导弹发射能力,有利于提升海基战略打击的灵活性。
俄空天军也宣布,正推进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挂载“匕首”导弹的飞行测试,以及为苏-57新一代多功能隐身战机搭配K-77M新型导弹工作。前者“超音速突防+超高速攻击”的“双超”战略攻击力,对任何防御系统来讲都是挑战;后者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且可对高超音速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战略攻击和突防能力较强。
俄专家指出,陆海空基兼具的高超音速打击平台,将有助于打造俄版“全球快速打击体系”。正如俄战略火箭部队司令卡拉卡耶夫所言,在威胁样式多元、战争形式多样的安全环境下,核常兼备的战略反击能力是保障俄国家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