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过境部队官兵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由定点供应向随机供应拓展、由常规供应向大批量供应延伸……前不久,在浙江省2020年军供保障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盘点浙江军供系统“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成绩时亮点频现。
“这与我们加挂一副牌子密切相关。”该省军供站站长何铁峰介绍说,2016年7月,经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浙江省军供站增挂“省军供保障指导中心”的牌子。4年多来,该军供站在抓好本单位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指导全省军供系统建设等职责,推动浙江大地军用饮食保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门外汉”转身成为“明白人”
杭州军供站站长莫菲迪于2019年7月从外单位调入,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为军用饮食保障工作的行家里手,不仅能够熟练地与部队相关部门协调对接,而且多次成功开展热食前送,还组织力量对应急烹饪方法进行了改进。像莫菲迪一样,近年来,全省军供系统多名干部职工实现了从“门外汉”到“明白人”的华丽转身。
“这种转变离不开浙江省军供站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杭州军代室主任潘勇奇介绍说,军供系统单位数量少、分布散,平时工作缺乏传帮带,人员业务素质偏弱成为制约工作创新发展的一大瓶颈。浙江省军供站以建立全省军供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每年定期牵头举办业务骨干集训,邀请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军代表进行授课。
“要想搞好指导,必须补齐短板。”何铁峰介绍说,作为指导中心,既要让下一级单位知道干什么,又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干。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军供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笔者在浙江省军供保障工作会议上发现,与会人员围绕增强人员应急能力、提高装备器材科技含量、强化协调配合意识等方面,提出专业性很强的意见建议,描摹该省“十四五”期间军供建设的美好蓝图。
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上阵
会议期间,笔者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军供人员统一佩戴“浙江军供”字样的袖标。“不仅袖标字样统一,为部队官兵提供的盒饭上也都印有相同字样。”浙江省军供站副站长王宪孟告诉笔者,之所以敢于亮出“浙江军供”的招牌,是因为全省军供单位形成了合力。
浙江省军供站军供科科长张剑介绍说,各军兵种部队跨区演训已经成为常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仅靠一家军供部门完成保障任务越来越困难。去年夏天,多批次官兵外出演训过境杭州,浙江省军供站安排3家军供单位联合上阵,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受到部队官兵好评。
“部队行动迅速,保障部队‘临时抱佛脚’不行。”萧山军供站站长许利刚告诉笔者,军供站在行政上隶属退役军人事务厅(局)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军代部门的指导,如果事到临头再按部就班走程序,往往不赶趟。浙江省军供站指导各地市军供站编制协同保障预案,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遇到紧急任务,大家依案而行即可。
编外力量助力军供保障
在编制协同保障预案时,浙江省军供站领导发现,仅靠现有编制的军供人员,高标准完成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方面是在编人员数量有限,有的地市还没有设立军供站;一方面是地方饮食行业较为繁荣,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的浙江菜,独具特色,有口皆碑。“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为什么不能依托地方餐饮企业提高保障水平?”经过集思广益,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厅(局)的支持下,该省军供站在地方餐饮企业中设立了一批“不在编的军供站”。
虽然选择合作的餐饮企业均是实力强、规模大、信誉好的优质企业,有的还编有民兵组织,但该军供站与其只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有了竞争压力,保障动力才会更足。”某市大型餐饮集团公司军供保障专职联络员沈旭美说,能为部队服务,是企业的莫大光荣、重大责任,为保持这份光荣,他们将全力以赴为官兵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