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杨泽军、特约记者田祥报道:“一家化学品仓库发生毒气泄漏,请速派民兵处置。”接到指令的民兵机器人分队迅速出动,成功处置了险情。12月上旬,湖南省湘潭军分区组织新质民兵训练考核,机器人、无人机等多支新组建的民兵专业分队悉数登场,成为考核的亮点。该军分区司令员贺建介绍:“湘潭市科教和军工资源丰富,我们在民兵建设中注重挖掘科教军工优势资源,助力新质力量编实建强。”
湘潭地处长株潭核心城市群,辖区内科教和军工资源丰富,不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近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数百家,其中不少还是拥有院士工作站的重点企业。丰厚的科教资源,为编建新质民兵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化民兵调整改革工作会议上,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必须坚定地向新兴领域拓展,向科技要战斗力。”
“但是,这个文章并不好做。”该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向富生介绍,他们在前期的调研中,遇到了诸多难题:高校和企业科研、技术骨干工作任务重,难以集中时间参训。而且,仅靠微薄的误工补贴,难以调动训练热情。军分区党委调研后感到,想要编实建强新质力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民兵编组模式。为此,他们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新质民兵队伍编建原则、参训模式、保障方法、激励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记者了解到,他们对高校和企业民兵管理使用、教育训练和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将编兵企业纳入政府重点扶持对象、民兵参训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对拒绝编兵、参训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联合地方人社、财政、民政等部门,出台民兵误工补贴、交通出行、伤病残救助等方面政策制度;组织民兵体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解除参训后顾之忧。
在摸清辖区内高校和企业编兵潜力后,这个军分区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20余家新质力量民兵编组目标单位,在某机器人公司编组机器人分队、在湘潭大学编组向导翻译分队、在江南和江麓等军工企业编组装甲维修分队等多支新质民兵队伍。随后,他们结合编兵单位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采取小规模、多批次的模式,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几个回合下来,新质民兵羽翼渐丰、能挑大梁。
前不久,该军分区组织民兵分队演练,新组建的新质民兵分队悉数参加,先后处置险情30多个。“人员不便进入的区域,机器人就派上了用场。” 民兵机器人分队负责人、某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杨正良介绍,前一阶段,民兵应急连15名骨干研发生产的防疫机器人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担负起消杀、检测等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 评
善于将优势资源转化为战斗力
■贺 建
高新技术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动员潜力和资源,在未来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部分人员和装备可以直接派上用场,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还将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然而,将优势资源和动员潜力转化为战斗力,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近两年民兵新质力量建设的实践来看,还存在指挥关系不够顺畅、人员编组不够实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健全机制、完善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狠下功夫。对此,湘潭军分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他们借助高新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实践,有效解决了新质力量民兵队伍建训用管保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