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向贤彪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习主席的话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我们要善于用故事来传达深意、感染他人。倾听有关真理、信仰的故事,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动力大有裨益。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习主席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那是1920年的春夜,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屋里,陈望道在一张用木板搭建起的书桌上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陈望道应声答道:“够了,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嘴里满是墨汁,红糖一点儿也没动。原来,陈望道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陈望道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为什么吃着墨汁照样甜?因为他沉浸在真理中,品咂的是信仰的味道。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人而言,是统摄思想、指引行动的政治灵魂,是激扬正气、富有朝气的精神支柱。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政治坚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而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正因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并始终不渝地把它作为坚定的信仰和行动的指南,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永葆本色,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天,在向新的目标的奋进中,前途无限光明,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用理论之光照耀前行之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切实打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在谈到政治方向时,习主席提到长征中的一个故事,发人深省。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故事中的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张国焘反对北上、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党中央坚持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才有了长征的胜利。

如今,在马尔康市松岗镇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上,纪念碑被命名为“北望”。遭遇张国焘残害的胡底烈士所望向的,正是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向。纪念碑无言,却坚定而冷峻地告诉我们,政治方向是党的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俗话说,“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大到一个党、一个国家,都要经常抬头看路,不断校正方向,避免走错路、南辕北辙。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坚定政治方向上,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始终做党的忠诚战士,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坚毅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2016年1月,习主席视察原第13集团军,走进军史馆,他在半截皮带展柜旁停下了脚步。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粮食的严重短缺。三过草地的一个红军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用来充饥。战士周广才看着自己从战斗中缴获的皮带被切掉一段放进了汤水里,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下作个纪念吧,带着它到陕北,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年轻的红军战士走出茫茫草地,走到了陕北。习主席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半截皮带”的故事,浓缩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凝聚的是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不竭精神力量。真理是甘甜的,理想是美好的,但追求真理的过程、实现理想的道路充满艰辛,甚至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登上六盘山,极目远眺,心潮澎湃,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壮丽诗句。殊不知,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红军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向新的宏伟目标进军的号角,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发展进入新阶段,奋斗迈向新征程,最考验人的是面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最磨砺人的是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坚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持续奋斗不松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就一定能续写新的辉煌,让壮美蓝图在我们手上变为现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