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听着这激昂高亢优美的旋律,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其音乐作品跨越国界、飞跃时空,始终充盈着革命理想主义的豪迈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砥砺和激发着几代军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出持久的政治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延边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彩色数码立体声故事片《走向太阳》,是一部描写朝鲜族作曲家郑律成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战斗和工作的音乐故事片。这部带有纪实色彩的人物传记片以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郑律成在抗日战争中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与公木(原名张松如)、莫耶(原名陈淑媛)等文艺工作者在抗战大旗引导下,意气风发,精诚奋进,共同创作《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等红色经典音乐的艰苦岁月和辉煌历程。影片还精美细致地抒写了郑律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八路军女战士丁雪松甜美温馨的爱情故事,让观众在追缅革命艰难历程的同时,感受人民音乐家多姿多彩的人生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郑律成出生于韩国光州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朴素的爱国者,大哥和二哥很早就参加革命并且来到中国,成为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后来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日寇侵占朝鲜三千里江山,郑律成的父亲被捕后,1933年,母亲让年仅15岁的郑律成到中国投奔已经参加抗日战争的哥哥和姐姐。郑律成在南京参加了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1935年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从事抗日活动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他所钟爱的音乐。在上海,他得到地下党员穆兰的救助,也得知哥哥姐姐牺牲的消息,更加激发了他投身抗战、报效民族的信念和意志。1937年,经组织推介,郑律成满腔热情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及前线的见闻使他处在前所未有的亢奋之中,他遇到了质朴的战士、默契的同行、终身的伴侣,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他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像火山爆发似地喷薄而出……
伟大的历史孕育杰出的人物,杰出的人物谱写壮彩的历史。音乐能直观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在艰难困厄的抗战时期,在偏远贫瘠的黄土高原,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经典,这难道不是奇迹吗?作为抗战御虏的坚强战士,郑律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全部才智。这部影片是后辈为他唱的一首颂歌、写的一阕诗章,让其音乐作品不被历史的灰尘掩埋、不被岁月的沧桑遮蔽,永远律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
影片展现了当时数万青年奔赴延安的盛况,形象地刻画了郑律成的合作者——爽朗的莫耶、坚韧的公木以及亦师亦友的冼星海,让我们看到他们之间那种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战友关系,在艺术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砥砺关系。尽管物质相当贫乏,但精神绝对富有。延安自由、宽松、健康、向上、民主、团结的政治空气,成为催生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最好土壤。
郑律成的抗战作品是血与火熔淬的产物,是智慧和生命浇铸的结晶。五彩的音符在枪炮轰鸣声中跳跃,铿锵的旋律在冲锋陷阵的喊杀声中飞扬。当创作遇到困境时,是炮火的洗礼和战友的生命让郑律成最终找到《八路军进行曲》更准确的音调。前线归来的公木讲述战场的惊心动魄、战斗的惨烈悲壮,使后方的艺术家们缄默和沉寂。但在这缄默和沉寂之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战斗,冼星海、郑律成、贺绿汀等一批青年音乐家激越难耐,热血沸腾,创作出无愧于战士伟大精神的艺术作品。如此等等,都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是人民艺术家创作源泉的历史观和艺术观。
日寇使郑律成家破人亡,延安成为他的新家。这个家是广义的革命大家庭,同时他也找到了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丁雪松不是艺术家,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位驻外女大使。革命队伍中两性关系的纯洁、恋爱中男女的拘谨与羞涩、丁雪松对郑律成作品相当内行的品评,不仅调剂了影片的气氛,同时具有更为深刻的意蕴和丰赡的内涵。
艺术家本人独特的气质和才能,是诞生伟大作品的本质原因。这是他人难以替代的。郑律成必须首先使自己燃烧起来,鲜血达到沸腾的程度,才有可能谱写出那些点燃别人热情、砥砺战士士气的乐章。同时,他必须有出众的才情,才能创作出与这场壮烈决绝的伟大斗争相匹配的伟大作品。影片着重表现了《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它们是郑律成的代表作。前者是独唱抒情曲,激昂高亢,是满腔挚爱的流露;后者是合唱进行曲,威武雄壮,是坚定意志的回声。它们是不同的两种风格和类型,但又有同一性:前者在婉转中不乏铿锵,后者在豪迈中依然悠扬。
作为音乐影片,它具有浪漫的风格。在演唱郑律成歌曲时,影片作者索性打碎影片故事的历史时空,交错叠现出包括今天在内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这不仅显示了音乐穿越时空的永久魅力,也表现出影片作者不能自已的诗人情怀。观看这部影片,如同置身歌的海洋,观众的心潮被音乐汹涌澎湃的波浪激荡。郑律成的音乐作品是不朽的,郑律成的高洁风范更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