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南方报道:“现在的服务站建得可好了,一进门就能看到为我们参战立功老兵设置的荣誉墙,还专门开辟‘老兵活动室’,以后聊天也有地方了。”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街道兰翔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兵李志芳边喝茶边对笔者说道。
像这样的服务站在江苏省还有很多,截至今年11月底,该省共建成服务中心128个、服务站22000多个。其中,市、县、乡、村服务中心(站)分别落实700、300、200、100平方米以上办公和功能室用房。每个服务中心(站)在醒目位置悬挂统一规范标识,增配信息采集、自助服务终端等硬件设备,开辟宣传栏、荣誉墙等展示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服务机构建设的逐渐规范,源于今年9月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出台的《江苏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的推动。
“基层服务中心(站)的工作人员队伍成分较新,仍处在适应新岗位、熟悉新环境、学习新政策的过渡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清楚‘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黄石夫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工作规范》。这是较早在省级层面出台的明确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运行和管理规范的手册,对各级的工作职责、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确保各级建设有规可守、有章可循。
机构建设是服务中心(站)的根基,服务保障则是工作核心。《工作规范》围绕思政引领、信访接待、走访慰问、帮扶援助、就业创业等五大工作内容,以条目式清单对四级服务中心(站)的职责和任务进行规范统一。
“《工作规范》出台后,我们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了,现在除了组织走访慰问活动,还带领退役军人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提供就业创业平台等,服务内容扩展了,效果也更理想。”仪征市服务中心主任崔国庆告诉笔者。
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工作规范》明确构建流出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模式:在镇村级服务站、部分企业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在流出党员密集分布的城市依托行业、商会成立党组织;运用网格化管理加强流动党员动态跟踪反馈,目前已及时将3000余名流出和4000余名流入党员吸纳到党组织。
“今年终于‘归队’了,找到组织对我们退役军人来说很重要,以后有事情就有人可以商量,还能参加活动,贡献一些力量。”南通市崇川区的一名退役士兵说。
就业是退役军人最关切的事情之一。《工作规范》提倡推行普惠式、优待式、政府兜底式就业模式,重点企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做法受到普遍欢迎。
此外,《工作规范》还要求各级将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和享受抚恤补助对象列入市委、市政府慰问范围。目前,各级服务中心(站)已走访慰问30多万人次;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家庭“一本账”,1万余人入“账”。
下一步,江苏省各级服务中心(站)将按照《工作规范》的要求,逐步实现服务不缺位、保障全覆盖、尊崇有氛围、引领建新功的良好格局。